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死亡赔偿金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言第9-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动态第10-16页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2-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辨析第17-24页
 第一节 死亡赔偿金的定义第17页
 第二节 关于死亡赔偿金法律性质的主要学说第17-19页
  一、物质损害赔偿说第17-18页
   (一) 继承丧失说第18页
   (二) 抚养丧失说第18页
  二、精神损害赔偿说第18-19页
  三、折衷说第19页
 第三节 我国立法对死亡赔偿金法律性质的定位与评析第19-21页
  一、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出台前的主导性观点第19-20页
   (一) 将死亡赔偿金定位为精神抚慰金的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第19-20页
   (二) 将死亡赔偿金定位为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缺陷和实务困境第20页
  二、物质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新立场第20-21页
  三、折衷说——《侵权责任法》的主张第21页
 第四节 对死亡赔偿金法律性质的准确定位第21-24页
  一、在现行立法体例下,死亡赔偿金不应具备精神抚慰性质第21-23页
  二、应采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预期收入损失”的赔偿第23-24页
第三章 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基础及请求权人的范第24-31页
 第一节 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基础第24-28页
  一、关于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基础的理论第24-27页
   (一) 继承主义第24-25页
   (二) 固有损害主义第25页
   (三) 继承主义与固有损害主义的比较第25-27页
  二、我国现行立法的选择及完善建议第27-28页
   (一) 改良的继承主义第27页
   (二) 完善建议第27-28页
 第二节 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的范围第28-31页
第四章 构建统一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第31-42页
 第一节 死亡赔偿金的两种计算标准第31-33页
  一、差额说第31-32页
   (一) 差额说的计算方法和特点第31页
   (二) 对差额说的批判——以西原理论为代农第31-32页
  二、定额说第32-33页
   (一) 定额说的计算方法和对立法的影响第32页
   (二) 对定额说的批判——以楠本安雄为代农第32-33页
  三、差额说和定额说的争论对我国侵权法的启示第33页
 第二节 我国死亡赔偿金立法的计算标准第33-36页
  一、定型化和客观计算标准第34页
  二、对死亡赔偿金有影响的其它因素——年龄、国籍、地域、行业第34-35页
   (一) 年龄第34页
   (二) 国籍第34-35页
   (三) 地域第35页
   (四) 行业第35页
  三、现行计算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遭到的质疑和批评第35-36页
 第三节 重新构建统一的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第36-39页
  一、取消城乡二元标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为标准第36-38页
  二、采差额说和个别化计算标准——对立法的展望第38-39页
 第四节 “同命”未必“同价”——对于争议的回应第39-42页
  一、“同命不同价”是伪命题——死亡赔偿金并非是生命权的对价赔偿第39-41页
  二、“同命不同价”实乃针对城乡二元计算标准第41-42页
第五章 对《侵权责任法》第17条进行的思考第42-47页
 第一节 立法理由第42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一揽子请求、一律请求、包括请求第42-43页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优点第43-44页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第17条在适用上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第44-47页
  一、适用的前提和条件第44页
  二、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7条应该注意的问题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峨眉山—乐山大佛混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