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提出问题 | 第12-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收费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23页 |
·收费制式介绍 | 第15-17页 |
·收费站类型和形式 | 第17-18页 |
·主线收费站 | 第17页 |
·匝道收费站 | 第17-18页 |
·收费方式简介 | 第18-19页 |
·人工收费 | 第18页 |
·半自动收费 | 第18页 |
·自动收费 | 第18-19页 |
·收费车道概述 | 第19-23页 |
·车道几何参数 | 第19-20页 |
·收费车道数的确定 | 第20-23页 |
第3章 收费站交通特性分析 | 第23-31页 |
·车辆通过分析 | 第23-25页 |
·收费站上游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23-24页 |
·收费站减速渐变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24页 |
·收费区域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24-25页 |
·收费站加速渐变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25页 |
·收费站下游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25页 |
·收费站交通流特性 | 第25-27页 |
·车型 | 第25-26页 |
·服务时间、到达速度分析 | 第26页 |
·车辆到达特性 | 第26-27页 |
·收费站排队模型 | 第27-29页 |
·收费站服务水平分析 | 第29-31页 |
·平均延误时间 | 第29-30页 |
·平均排队长度 | 第30页 |
·服务水平分级 | 第30-31页 |
第4章 收费站运行控制策略提出及仿真模型建立 | 第31-49页 |
·运行控制策略 | 第31-33页 |
·收费站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收费站管理 | 第32-33页 |
·辅助执照 | 第33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收费站仿真模型体系结构 | 第33-37页 |
·仿真方案设计 | 第37-41页 |
·设计原则和方法 | 第38页 |
·方案编号和组成 | 第38-39页 |
·仿真数据输入 | 第39页 |
·仿真结果输出 | 第39-41页 |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41-47页 |
·ETC 使用率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ETC 车道数量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混合车道数量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分部收费车道运行分析 | 第47页 |
·本章结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收费站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49-56页 |
·收费系统产生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交通性能 | 第50页 |
·能源环境 | 第50页 |
·交通安全 | 第50页 |
·收费运营 | 第50页 |
·收费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第50-55页 |
·经济效益指标 | 第50-51页 |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收费系统效益组成 | 第52-55页 |
·效益分析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