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的综合评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电力变压器寿命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7页 |
| 2 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7-22页 |
| ·选取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指标的基本原则 | 第17-18页 |
| ·影响电力变压器技术寿命的主要因素 | 第18-19页 |
| ·电力变压器分类及评估对象的选择 | 第18页 |
| ·影响电力变压器技术寿命的主要部件及相关因素 | 第18-19页 |
| ·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层次指标体系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指标的分析 | 第22-33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变压器油箱内部相关部件的评估指标分析 | 第22-29页 |
| ·变压器铁芯 | 第22-23页 |
| ·变压器绕组 | 第23-24页 |
| ·变压器油箱 | 第24-25页 |
| ·变压器固体绝缘 | 第25-26页 |
| ·变压器液体绝缘 | 第26-29页 |
| ·变压器油箱外部相关部件的评估指标分析 | 第29-32页 |
| ·变压器进出线套管 | 第29-30页 |
| ·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 | 第30-31页 |
| ·变压器冷却系统 | 第31-32页 |
| ·变压器其余组件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运行工况对电力变压器剩余寿命的影响 | 第33-40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运行环境对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的影响 | 第33-37页 |
|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运行环境 | 第33页 |
| ·环境温度与电力变压器固体绝缘寿命的关系 | 第33-35页 |
| ·湿度、污染度、海拔高度对电力变压器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负荷率对电力变压器寿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负荷率和电力变压器最热点温度的关系 | 第37-38页 |
| ·平均最热点温度与变压器剩余寿命的关系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模型 | 第40-51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评估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40-42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0页 |
| ·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 ·模糊一致矩阵 | 第41-42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42页 |
|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42-46页 |
| ·隶属函数及贴近度的基本概念 | 第46-48页 |
| ·隶属函数 | 第46-47页 |
| ·贴近度 | 第47-48页 |
| ·模糊层次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模糊层次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评估模型在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中的应用 | 第51-60页 |
| ·评估指标的效用函数 | 第51-53页 |
| ·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评估指标效用函数 | 第51-52页 |
| ·基于运行工况的减分型评估指标效用函数 | 第52-53页 |
| ·评估模型中各层次的权重的确定 | 第53-57页 |
| ·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第53-56页 |
| ·子项目层权重的确定 | 第56-57页 |
| ·电力变压器的剩余技术寿命的预测 | 第57-58页 |
| ·剩余技术寿命的评估流程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7 电力变压器剩余技术寿命评估的实际应用 | 第60-66页 |
| ·算例分析Ⅰ | 第60-62页 |
| ·算例分析Ⅱ | 第62-63页 |
| ·评估方法的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 ·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 第63-64页 |
| ·部分参数与评估结果的关系 | 第64-65页 |
| ·提高电力变压器技术寿命的措施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