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独尾草属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两种沙生独尾草的生长环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气候特征概述 | 第13-14页 |
·短命植物研究概况 | 第14页 |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方法概况 | 第14-16页 |
·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植物光合途径判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粗柄独尾草和异翅独尾草光合碳同化途径的研究 | 第19-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叶片解剖结构 | 第20-22页 |
·稳定碳同位素值 | 第22页 |
·讨论 | 第22-24页 |
·两种独尾草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判定 | 第22-23页 |
·叶片结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气孔特征、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生长高度和比叶面积的测定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材料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叶片气孔大小及密度 | 第25-27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7页 |
·生物量、生长高度和比叶面积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气孔跟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28-29页 |
·叶绿素含量跟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29页 |
·生物量及比叶面积跟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两种独尾草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 | 第31-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光合作用日变化 | 第32-39页 |
·光合-光响应曲线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7页 |
·两种独尾草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生育期两种独尾草光合作用的比较 | 第42-43页 |
·“午休”现象 | 第43-44页 |
·两种独尾草光合作用与其他荒漠植物的比较 | 第44-45页 |
·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两种独尾草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 第47-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结果 | 第47-51页 |
·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