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虚假诉讼的现状透视与分析 | 第11-28页 |
第一节 虚假诉讼的概述 | 第11-23页 |
一、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虚假诉讼的基本特征 | 第13-16页 |
三、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6-23页 |
第二节 虚假诉讼的现状 | 第23-28页 |
一、虚假诉讼的现状概览 | 第23-27页 |
二、虚假诉讼的社会危害性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虚假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争论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虚假诉讼的理论争论 | 第28-31页 |
一、虚假诉讼无罪论 | 第29-30页 |
二、虚假诉讼有罪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虚假诉讼的实践争议 | 第31-34页 |
一、成立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 | 第32页 |
二、成立诈骗罪 | 第32-33页 |
三、不构成犯罪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理论争论与实践争议之评析 | 第34-41页 |
一、虚假诉讼无罪论之评析 | 第34-35页 |
二、虚假诉讼有罪论之评析 | 第35-41页 |
第三章 虚假诉讼的立法对策 | 第41-54页 |
第一节 设立新罪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2-47页 |
一、设立新罪名的必要性 | 第42-46页 |
二、设立新罪名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虚假诉讼入罪化构想 | 第47-50页 |
一、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 第48-49页 |
二、法条设计 | 第49-50页 |
第三节 虚假诉讼入罪后相关问题的辨析 | 第50-54页 |
一、虚假诉讼的罪与非罪辨析 | 第50-51页 |
二、虚假诉讼的此罪与彼罪辨析 | 第51-53页 |
三、虚假诉讼的犯罪形态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