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应用和发展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15页
一、导论第15-25页
 (一) 产权的渊源、内涵及特征第15-18页
 (二) 农村土地产权的基本理论第18-20页
  1. 农村土地产权的内容体系第18-19页
  2. 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关系第19页
  3. 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土地产权的关系第19-20页
 (三)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第20-25页
  1.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第20-22页
  2.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权能及其派生权能理论第22-23页
  3. 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理论第23-24页
  4.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交易商品化和配置市场化理论第24页
  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第24-25页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第25-32页
 (一)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第26-28页
  1. 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26-27页
  2.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合作社集体土地所有权第27-28页
  3.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土地所有制第28页
 (二)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分析第28-30页
 (三)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毛泽东的土地产权思想第30-31页
 (四) 总结评价第31-32页
三、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第32-43页
 (一)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第32-36页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阶段(1978-1984 年)第33页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稳定发展转向动摇阶段(1985-1988 年)第33-34页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动摇、磨合和稳定发展阶段(1989-2003 年)第34-36页
 (二)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分析第36-37页
 (三)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第37-42页
  1. 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的思想第37-40页
  2. 江泽民同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续完善与深入发展第40-42页
 (四) 总结与评价第42-43页
四、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第43-53页
 (一)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第43-44页
  1. 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标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法治化阶段第43-44页
  2. 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的步伐第44页
 (二)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分析第44-46页
 (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四) 关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第48-53页
  1. 完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的发展第49-50页
  2. 进一步认识土地产权关系,健全我国土地资产的良性运行格局——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发展第50-51页
  3. 明确土地所有权、保障土地使用权、强化土地承包权——对马克思的土地产权权能理论的发展第51-52页
  4. 确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马克思的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的发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疫苗领域的信息分析
下一篇:我国农田水利政策变迁及其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