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13页 |
一、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演变 | 第13-16页 |
(一) 我国不起诉制度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13-16页 |
1. 我国古代宽严相济的法律思想 | 第13-15页 |
2. 建国前后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刑事政策 | 第15-16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及变革 | 第16页 |
二、不起诉制度的价值根基 | 第16-20页 |
(一) 具有实现诉讼经济效益价值 | 第17-18页 |
(二) 符合刑罚个别化的刑事政策 | 第18页 |
(三)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18-20页 |
三、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不起诉制度之比较 | 第20-25页 |
(一) 大陆法系主要法治国家的不起诉制度 | 第20-21页 |
1. 德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20-21页 |
2. 法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21页 |
(二) 英美法系主要法治国家的不起诉制度 | 第21-22页 |
1. 英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21-22页 |
2. 美国的不起诉制度 | 第22页 |
(三) 作为混合法系的代表——日本的不起诉制度 | 第22-23页 |
(四) 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不起诉制度之异同及对我国相关立法之启示 | 第23-25页 |
四、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3页 |
(一) 现行立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 | 第25-31页 |
1.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种类及其适用 | 第25-27页 |
2. 我国不起诉的适用程序 | 第27-29页 |
3. 我国对不起诉权的制约 | 第29-31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1. 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2.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五、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33-39页 |
(一) 完善绝对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制度,改革相对不起诉制度 | 第33-34页 |
(二) 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第34-36页 |
(三) 完善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程序 | 第36-37页 |
1. 简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程序 | 第36-37页 |
2. 建立健全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 | 第37页 |
(四) 加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权的制约力度 | 第37-39页 |
1. 加强被害人对不起诉的制约 | 第37页 |
2. 扩大被不起诉人的自我救济权利 | 第37-38页 |
3. 完善人民员监督制度 | 第38页 |
4. 加强检察委员会的制约力度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