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一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2-15页 |
一、私募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一、 投资策略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 第15页 |
二、募集对象的特定性和非公开性 | 第15-16页 |
三、投资信息的保密性 | 第16页 |
四、报酬结构的特殊性 | 第16页 |
第三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16-19页 |
一、公司型基金 | 第17页 |
二、契约型基金 | 第17-18页 |
三、有限合伙型基金 | 第18页 |
四、三种组织形式的比较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状况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一、萌芽阶段 | 第19页 |
二、初步发展阶段 | 第19页 |
三、规范发展与治理阶段 | 第19-20页 |
四、蓬勃发展阶段 | 第20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类型 | 第20-25页 |
一、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第20-21页 |
二、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 第21-22页 |
三、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 第22页 |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计划 | 第22-23页 |
五、有限合伙型和公司型投资公司 | 第23-24页 |
六、民间君子协议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规定 | 第25-27页 |
一、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监管 | 第25页 |
二、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资格的监管 | 第25-26页 |
三、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监管 | 第26页 |
四、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操作方式的监管 | 第26页 |
五、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方式的监管 | 第26-27页 |
六、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27页 |
第四节 我国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大量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缺乏合法身份 | 第27-28页 |
二、合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方式类公募化 | 第28-29页 |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 第29页 |
四、针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非公开发行的法律依据过于原则 | 第29-30页 |
五、对冲机制及金融衍生产品还不丰富 | 第30页 |
第三章 国外私募基金监管制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9页 |
第一节 美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 | 第31-35页 |
一、金融改革前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的主要框架 | 第31-33页 |
二、美国金融改革相关法案加强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欧盟私募基金监管制度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英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相关建议 | 第39-45页 |
第一节 加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基本思路 | 第39-42页 |
一、应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地位 | 第39-40页 |
二、应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标 | 第40-41页 |
三、应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原则 | 第41页 |
四、应统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标准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2-45页 |
一、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 | 第42-43页 |
二、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行制度 | 第43-44页 |
三、建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管理制度 | 第44页 |
四、强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义务 | 第44-45页 |
五、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资金托管制度 | 第45页 |
六、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反欺诈监管制度 | 第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