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俄侨地位群体的演化及其社会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地位群体”及其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移民、侨民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关于俄侨及其影响的一个分析框架 | 第20-26页 |
·韦伯“地位群体”概念对俄侨的适用性分析 | 第20-21页 |
·“地位群体”概念下的俄侨分析框架 | 第21-23页 |
·特别的社会尊重 | 第21-22页 |
·地位的特别垄断 | 第22页 |
·固有的生活风格 | 第22-23页 |
·一定数目的人口 | 第23页 |
·俄侨地位群体的社会影响分析框架 | 第23-24页 |
·华人群体相对变量的建立 | 第23-24页 |
·俄侨群体对华人群体的社会影响机制分析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哈尔滨俄侨地位群体的形成 | 第26-33页 |
·嵌入初期——社会尊重与地位垄断的获得 | 第26-27页 |
·殖民入侵与俄侨的特别社会尊重 | 第26-27页 |
·俄侨地位垄断的生成 | 第27页 |
·形成时期——垄断加固、群体边界确立 | 第27-31页 |
·俄侨社会尊重的加固 | 第28-29页 |
·俄侨地位垄断范围的扩张 | 第29-30页 |
·俄侨生活风格的引入 | 第30-31页 |
·日渐庞大的俄侨人口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哈尔滨俄侨地位群体的削弱趋势 | 第33-39页 |
·俄侨政治地位削弱与社会尊重下降 | 第33-34页 |
·俄侨经济垄断的削减 | 第34-35页 |
·生活风格本土化的发展 | 第35-37页 |
·精致考究的俄式饮食 | 第35页 |
·俄侨的服饰 | 第35-36页 |
·鳞次栉比的俄式建筑 | 第36页 |
·本土化的宗教 | 第36页 |
·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 | 第36-37页 |
·俄侨人数的变化与峰值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俄侨地位群体的全面衰落 | 第39-44页 |
·俄侨地位群体社会尊重的丧失 | 第39-40页 |
·苏联国籍与俄侨社会尊重分化 | 第39-40页 |
·日占时期——另一种“特别地位”的凌驾 | 第40页 |
·哈尔滨俄侨经济的覆亡 | 第40-41页 |
·宗教因素——仅存的群体内维系纽带 | 第41-42页 |
·俄侨宗教活动的世俗化意义 | 第41-42页 |
·俄侨心理层面对其宗教活动的折射 | 第42页 |
·俄侨人口锐减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俄侨地位群体的社会影响 | 第44-54页 |
·反差与钦羡 | 第44-48页 |
·华俄地位群体的强大反差 | 第44-47页 |
·钦羡产生 | 第47-48页 |
·接近与模仿 | 第48-50页 |
·华人经济地位的提升 | 第48-49页 |
·华人生活风格对俄侨的简单模仿 | 第49-50页 |
·杂处与融合 | 第50-53页 |
·华人群体“社会尊重”的提高 | 第50-51页 |
·经济地位上的华俄杂处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