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OEM方式的发展及特点 | 第14-24页 |
·OEM的概念及相关术语解释 | 第14-15页 |
·OEM的主要含义、特点及产品流程 | 第15-16页 |
·制造业 OEM的分类 | 第16页 |
·OEM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17页 |
·OEM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 | 第17页 |
·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 | 第17页 |
·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 第17-18页 |
·品牌商和制造商企业价值的体现 | 第18页 |
·OEM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动因 | 第18-20页 |
·OEM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OEM适应世界级品牌的发展需要 | 第19页 |
·OEM适应全球化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OEM适应为顾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的需要 | 第19-20页 |
·OEM适应建立新颖竞争优势的需要 | 第20页 |
·品牌企业采用OEM方式的动机分析 | 第20-22页 |
·战略因素考虑 | 第21页 |
·战术因素考虑 | 第21-22页 |
·制造商要具备的主要能力 | 第22-23页 |
·OEM的最新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 OEM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 第24-34页 |
·我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我国制造业主要特点 | 第26-27页 |
·我国制造业 OEM方式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我国制造业 OEM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第27-28页 |
·我国制造业 OEM方式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我国的制造业 OEM方式发展竞争力分析 | 第29-30页 |
·我国制造业 OEM方式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 第30-31页 |
·我国制造业 OEM方式发展对策 | 第31-33页 |
·面向供应链进行管理改革是我国OEM企业的必然选择 | 第33-34页 |
第四章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 | 第34-46页 |
·供应链 | 第34-35页 |
·OEM供应链 | 第35-36页 |
·OEM供应链的特性 | 第36页 |
·导入供应链管理的目的 | 第36-38页 |
·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 | 第38页 |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五个阶段 | 第38-39页 |
·供应链管理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运作现状 | 第40-41页 |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导入 | 第41-44页 |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导入重点 | 第41-42页 |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 第42-43页 |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导入效益 | 第43-44页 |
·OEM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关键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OEM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 第46-71页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 第46-47页 |
·OEM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 第47-49页 |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 | 第47-48页 |
·动态的OEM供应链伙伴评估机制 | 第48页 |
·OEM供应链的持续良性运作有赖于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 | 第48-49页 |
·OEM企业与客户的伙伴关系 | 第49-54页 |
·在物流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50页 |
·在产品制造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50-51页 |
·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51-54页 |
·OEM合作伙伴的绩效评价 | 第54-59页 |
·平衡计分卡及其评价原理 | 第54-55页 |
·基于BSC思想的制造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5-56页 |
·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56-59页 |
·OEM企业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 第59-61页 |
·供应商管理内容 | 第59页 |
·我国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 | 第59-60页 |
·供应商管理方法 | 第60-61页 |
·OEM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模型及应用 | 第61-70页 |
·案例介绍 | 第61-62页 |
·评价指标 | 第62-63页 |
·AHP法的数学模型 | 第63-64页 |
·应用AHP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 第64-68页 |
·评价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OEM供应链的博弈分析 | 第71-83页 |
·博弈论及博弈类型简介 | 第71-72页 |
·OEM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博弈分析 | 第72-74页 |
·“囚徒困境” | 第72页 |
·动态博弈分析 | 第72-74页 |
·重复博弈分析 | 第74页 |
·演化博弈模型 | 第74-76页 |
·演化稳定策略 | 第74-75页 |
·复制动态模型 | 第75-76页 |
·OEM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 | 第76-81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76-78页 |
·模型分析 | 第78-79页 |
·特殊情况分析 | 第79-81页 |
·案例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OEM方式的供应链风险分析 | 第83-92页 |
·供应链风险 | 第83页 |
·供应链风险识别 | 第83-84页 |
·供应链内部风险 | 第83-84页 |
·供应链外部风险 | 第84页 |
·供应链风险评估 | 第84-85页 |
·OEM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85-87页 |
·降低 OEM供应链风险的途径 | 第87-88页 |
·OEM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的分析 | 第88-91页 |
·依赖性风险及化解 | 第88-89页 |
·“吃大锅饭”风险及化解 | 第89页 |
·信息泄漏风险及化解 | 第89-90页 |
·培养潜在竞争对手的风险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