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霜霉病的危害症状 | 第9页 |
1.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生理分化 | 第9-10页 |
1.2.1 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1.2.2 寄主范围 | 第9-10页 |
1.2.3 生理分化 | 第10页 |
1.3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侵染规律 | 第10-13页 |
1.3.1 病害初侵染来源 | 第10页 |
1.3.2 侵染循环 | 第10页 |
1.3.3 流行规律 | 第10-13页 |
1.4 黄瓜霜霉病抗病性的研究 | 第13-17页 |
1.4.1 寄主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 | 第13页 |
1.4.2 苗期与成株期抗病性的相关性 | 第13页 |
1.4.3 抗病性遗传 | 第13页 |
1.4.4 寄主受侵染后的生理反应与抗性机制的研究 | 第13-17页 |
1.5 霜霉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 第17-18页 |
1.6 综合防治 | 第18-19页 |
1.6.1 生态防治 | 第18-19页 |
1.6.2 农业防治 | 第19页 |
1.6.3 增施CO_2 | 第19页 |
1.6.4 培育抗病品种 | 第19页 |
1.6.5 化学防治 | 第19页 |
1.7 问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8.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页 |
1.8.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 第21-23页 |
2.1.1 材料 | 第21页 |
2.1.2 方法 | 第21-23页 |
2.2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 第23-25页 |
2.2.1 材料 | 第23页 |
2.2.2 方法 | 第23-25页 |
2.3 高温对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25页 |
2.3.1 材料 | 第25页 |
2.3.2 高温、高湿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25页 |
2.3.3 高温、高湿控制黄瓜霜霉病的研究 | 第25页 |
2.3.4 高温致死病菌诱导植株抗性的研究 | 第25页 |
2.4 高温诱导黄瓜抗霜霉病机制的研究 | 第25-28页 |
2.4.1 材料 | 第25页 |
2.4.2 方法 | 第25-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6页 |
3.1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 湿度条件对发病的影响 | 第31-37页 |
3.2.1 短期高湿对发病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交替高湿对发病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 第34-35页 |
3.2.4 发病叶片产生孢子囊潜能的研究 | 第35-37页 |
3.3 粗毒素的活性 | 第37-39页 |
3.4 致病酶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1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 | 第39页 |
3.4.2 Cx酶活性结果 | 第39-40页 |
3.5 高温处理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40-43页 |
3.5.1 不同高温、高湿处理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作用 | 第40页 |
3.5.2 高温、高湿处理不同时间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3 高温、高湿对黄瓜霜霉病的控制作用 | 第42-43页 |
3.5.4 高温致死菌对植株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 第43页 |
3.6 诱导抗性表达的研究 | 第43-44页 |
3.7 高温诱导黄瓜抗霜霉病的机理 | 第44-56页 |
3.7.1 POD活性变化规律及同工酶电泳 | 第44-48页 |
3.7.2 PAL活性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3.7.3 SOD活性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3.7.4 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50页 |
3.7.5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3.7.6 木质素沉积 | 第51-56页 |
4. 讨论 | 第56-61页 |
4.1 生态调控是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关键因素 | 第56-57页 |
4.1.1 温、湿度条件对病菌侵染的影响 | 第56页 |
4.1.2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 第56页 |
4.1.3 发病叶片产生孢子囊潜能的研究 | 第56-57页 |
4.2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机制的探讨 | 第57页 |
4.3 高温处理霜霉病菌是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的一个重要方法 | 第57-58页 |
4.3.1 高温、高湿处理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57页 |
4.3.2 高温控制黄瓜霜霉病的研究 | 第57页 |
4.3.3 高温致死菌诱导植株抗病性的研究 | 第57-58页 |
4.4 高温诱导寄主抗病性的表达是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的新思路 | 第58-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5.1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 第61页 |
5.2 湿度对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 第61页 |
5.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 第61页 |
5.4 发病叶片产生孢子囊潜能的研究 | 第61页 |
5.5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机理 | 第61-62页 |
5.6 高温调控对黄瓜霜霉病的控制作用 | 第62页 |
5.7 高温诱导黄瓜抗病性的表达 | 第62-63页 |
5.7.1 高温诱导寄主抗病性的表达 | 第62页 |
5.7.2 抗病酶活性变化 | 第62页 |
5.7.3 木质素的沉积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