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化解思路

第一章 金融机构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第1-10页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金融风险因素更加复杂第7-8页
  一 金融市场之间连接越发紧密,金融风险更加突出第7页
  二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势下,金融风险增大第7-8页
 第二节 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第8-10页
  一 同业竞争加剧第8页
  二 管制的变化第8-10页
第二章 金融风险与结构矛盾并存第10-20页
 第一节 国有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是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第10-12页
  一 企业产权改革不规范,缺乏治理结构第10-11页
  二 国有企业目标多重化,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第11页
  三 商业银行充当“第二财政”角色及政府的行政干预加剧了银行金融风险第11-12页
 第二节 融资机制不完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相差悬殊第12-14页
  一 我国融资结构不平衡,加剧了银行信贷压力,导致风险增加第12页
  二 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现状第12-14页
 第三节 信贷结构中的缺陷第14-17页
  一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第14-15页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第15-17页
 第三节 银行内部产权制度及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因素之一第17-20页
  一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第17-18页
  二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效率低下,甚至造成银行信贷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第18-20页
  三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第20页
第三章 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第20-35页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第20-23页
  一 从宏观上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第21-22页
  二 从微观上加大企业改革的力度,规范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22-23页
 第二节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完善融资体制第23-25页
  一 股票发行核准制标志着市场化发行股票方式的开始,是扩大股市规模和规范股市操作的重要举措第23-24页
  二 二板市场的建立是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渠道第24页
  三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完善融资结构第24-25页
 第三节 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第25-27页
  一 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第26页
  二 建立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金融机构体系第26页
  三 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体系第26-27页
 第四节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第27-31页
  一 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第27-28页
  二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第28-31页
 第五节 发展中间业务以拓宽商业银行的赢利渠道第31-35页
  一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结果,是现代银行增加收益,规避风险的有利渠道第31-33页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第33页
  三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第33-34页
  四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第34-35页
第四章 对现有问题的处理——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分散银行损失的措施之一第35-40页
 一 资产管理公司在剥离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6-37页
 二 债转股的核心任务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第37-38页
 三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信用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第38-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下一篇: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