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环境影响评价 | 第13-14页 |
| ·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 | 第13页 |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 第13-14页 |
| ·环境风险评价 | 第14-25页 |
|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18页 |
| ·环境风险评价的类型 | 第18页 |
|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及工作程序 | 第18-19页 |
| ·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 | 第19-20页 |
|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 ·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境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 第25-26页 |
|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 | 第25页 |
|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3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及影响因素 | 第28-43页 |
| ·有效性的含义和特征 | 第28页 |
|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 | 第28-41页 |
|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内涵 | 第28-29页 |
|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29-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4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56页 |
|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 第43-46页 |
| ·构建方法 | 第43-44页 |
| ·构建原则 | 第44页 |
| ·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6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 ·指标构建的考虑因素 | 第46页 |
| ·各指标层的指标分值选取的考虑因素 | 第46-50页 |
|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第50-55页 |
| ·构造成对比矩阵的原则 | 第50页 |
| ·判断矩阵的构建途径 | 第50-52页 |
| ·对比矩阵的构建结果 | 第52-53页 |
| ·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 第53-54页 |
| ·评价结果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56-64页 |
| ·风险评价有效性案例 | 第56-61页 |
| ·XX化工公司技术改造项目 | 第56页 |
| ·XX化工公司液体储运项目(新建项目) | 第56-57页 |
| ·XX集团45万吨乙烯建设项目(扩建项目) | 第57-58页 |
| ·XX集团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 | 第58-59页 |
| ·XX石化公司120万吨/年PTA项目 | 第59-61页 |
|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6 提高环境风险评价有效性的建议 | 第64-93页 |
| ·建立健全风险评价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体系 | 第64-78页 |
| ·加强法规建设 | 第64页 |
| ·建立我国优控化学品清单 | 第64-74页 |
| ·完善环境风险诱发物VOCs的控制标准 | 第74-78页 |
| ·提高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 第78-87页 |
| ·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 | 第78-81页 |
| ·确定安全防护距离 | 第81-87页 |
| ·提高风险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第87-90页 |
| ·环境风险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情况 | 第87-89页 |
| ·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措施 | 第89-90页 |
|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 第90-91页 |
| ·建立应急响应系统 | 第90页 |
| ·采用先进的控制措施阻止事故蔓延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7 结论和展望 | 第93-95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