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2页 |
|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3-15页 |
| 2 系统分析 | 第15-34页 |
| ·Linux设备模型分析 | 第15-24页 |
| ·sysfs文件系统 | 第15页 |
| ·Kobject、kset和子系统 | 第15-17页 |
| ·设备模型组件 | 第17-20页 |
| ·添加或删除设备模型组件 | 第20-24页 |
| ·块设备I/O请求处理 | 第24-25页 |
| ·Linux SCSI子系统 | 第25-31页 |
| ·SCSI的系统结构 | 第26-27页 |
| ·SCSI子系统与内核上层的交互 | 第27页 |
| ·Linux SCSI子系统的分层结构 | 第27-28页 |
| ·使用这三层的IO请求流程 | 第28-29页 |
| ·SCSI上层SD模块 | 第29页 |
| ·SCSI中间层 | 第29-30页 |
| ·SCSI下层驱动模块 | 第30-31页 |
| ·Linux USB子系统 | 第31-32页 |
| ·USB协议的设计思想 | 第31页 |
| ·LINUX USB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31-32页 |
| ·一次IO数据传输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 ·一次IO数据传输流程 | 第32-3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3 系统改进设计 | 第34-46页 |
| ·系统优化体系图 | 第34-35页 |
| ·SD卡设备驱动程序 | 第35-39页 |
| ·SD卡设备硬件结构 | 第35-36页 |
| ·Linux平台MMC的实现 | 第36-39页 |
| ·USB大容量存储类 | 第39-45页 |
| ·Bulk-Only传输协议 | 第40-43页 |
| ·USB大容量存储类设备工作原理 | 第43-45页 |
| ·优化设计思想 | 第45-46页 |
| 4 系统实现 | 第46-72页 |
| ·硬件框架 | 第46页 |
| ·USB驱动程序 | 第46-53页 |
| ·驱动程序支持哪些设备 | 第47-48页 |
| ·注册USB驱动程序 | 第48-49页 |
| ·探测和断开的细节 | 第49-52页 |
| ·提交和控制urb | 第52-53页 |
| ·USB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过程 | 第53-55页 |
| ·USB主机端大容量存储设备驱动程序分析 | 第55-60页 |
| ·结构us_data | 第55-57页 |
| ·驱动程序支持哪些设备 | 第57页 |
| ·注册USB驱动程序 | 第57-58页 |
| ·大存储驱动程序的探测函数storage_probe | 第58-59页 |
| ·USB大容量块设备驱动程序IO流程 | 第59-60页 |
| ·USB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和优化 | 第60-72页 |
| ·USB从设备驱动程序体系结构 | 第60-61页 |
| ·Gadget相关结构 | 第61-65页 |
| ·如何表现为USB mass storage设备部分 | 第65-66页 |
| ·SCSI协议的处理部分 | 第66-69页 |
| ·SC_READ_10和SC_WRITE_10的具体实现 | 第69-72页 |
| 5 传输速度测试 | 第72-74页 |
| 6 结束语 | 第74-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