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专职代表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一) “专职代表”概念界定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 “专职代表”概念界定 | 第8-9页 |
2. “专职代表”问题讨论的源起 | 第9-10页 |
(二) 理论界的不同声音 | 第10-14页 |
1. 质疑人大代表专职化 | 第10-12页 |
2. 支持人大代表专职化 | 第12-14页 |
二、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25页 |
(一)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 | 第14-19页 |
1.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人大代表身份转型的客观经济背景 | 第14-17页 |
2. 政治生活的新变化要求人大代表身份专职化转型 | 第17-18页 |
3.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要求代表身份专职化转型 | 第18-19页 |
(二) 人大代表专职制的优势 | 第19-22页 |
1. 专职化促进人大议事“效率”提高 | 第19-20页 |
2.专职化有助于法治精神落实 | 第20-21页 |
3. 专职代表制有利于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和强化人大职权 | 第21-22页 |
(三)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现实意义 | 第22-25页 |
1. 专职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 第22-23页 |
2. 专职化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 第23-24页 |
3. 专职化有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政治权力监督体系 | 第24-25页 |
三、人大代表专职化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 第25-43页 |
(一) “同步渐进”的构想 | 第25-28页 |
1. “同步渐进”的界定 | 第25-26页 |
2. 渐进方式选择的依据 | 第26-28页 |
(二)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具体制度建设探索 | 第28-43页 |
1. 完善选举培训制度 | 第28-35页 |
2. 完善代表监督机制和人大会期制度 | 第35-38页 |
3. 完善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 | 第38-40页 |
4. 建立代表职务保障制度 | 第40-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书目与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