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2页
   ·研究背景第18-22页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严峻第18-20页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第20页
     ·确保居民营养健康已成为粮食需求的核心目标第20-22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2-25页
     ·关于居民营养的国内外研究第22-23页
     ·关于粮食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第23页
     ·关于中国粮食供需的国内外研究第23-25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分析的意义第25-26页
     ·有利于粮食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第25页
     ·有利于粮食供需平衡方式转变第25-26页
     ·有利于粮食安全目标的整体实现第26页
     ·有利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整体布局与宏观决策第26页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6-30页
     ·基本思路第26-2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7-28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8-29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9-30页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第30-32页
     ·研究的特色第30页
     ·创新点第30-32页
第二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2-46页
   ·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第32-35页
     ·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第32-33页
     ·粮食消费与粮食供给第33-34页
     ·粮食需求与营养目标第34-35页
   ·营养均衡理论第35-37页
     ·营养均衡的内涵第35-36页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第36-37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7-39页
     ·效用理论第37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37页
     ·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第37-39页
   ·需求弹性理论分析第39-41页
     ·需求收入弹性理论第39-40页
     ·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第40-41页
   ·预测分析方法第41-46页
     ·趋势外推法第41-43页
     ·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第43-46页
第三章 粮食消费现状分析第46-66页
   ·我国粮食消费总体现状分析第46-49页
     ·粮食消费的阶段划分第46-48页
     ·近十多年来粮食消费总体变化第48-49页
   ·主要粮食品种消费现状分析第49-54页
     ·稻米第49-51页
     ·小麦第51-52页
     ·玉米第52-53页
     ·大豆第53-54页
   ·粮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第54-64页
     ·口粮第54-57页
     ·饲料粮第57-58页
     ·工业用粮第58-59页
     ·种子用粮第59-62页
     ·损耗第62页
     ·贸易用粮第62-64页
   ·不同地区粮食消费现状分析第64-66页
     ·人均家庭口粮消费差异分析第64页
     ·口粮消费总量差异分析第64-66页
第四章 粮食与居民营养水平关系分析第66-82页
   ·粮食消费在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第66-71页
     ·食物消费种类第66-68页
     ·食物与营养素的关系第68-69页
     ·膳食营养结构的三种主要模式第69-71页
     ·粮食在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的地位第71页
   ·我国居民粮食消费与膳食营养水平变化分析第71-77页
     ·食物消费结构中口粮消费仍占主要地位第72页
     ·膳食结构改善中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第72-74页
     ·粮食消费比重的下降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第74-75页
     ·粮食消费转变已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第75-76页
     ·居民营养素来源构成表现为口粮下降和饲料粮上升第76-77页
   ·我国居民粮食消费与营养水平之间的关系第77-81页
     ·营养素-粮食需求弹性总体分析第78-79页
     ·动物性食物营养素的粮食需求弹性分析第79-80页
     ·植物性食物营养素的粮食需求弹性分析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未来粮食消费趋势分析第82-106页
   ·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2-86页
     ·供给水平与粮食消费第82-83页
     ·收入水平与粮食消费第83-85页
     ·膳食结构与粮食消费第85页
     ·城市化与粮食消费第85-86页
   ·未来粮食消费趋势判断第86-87页
     ·口量消费仍呈小幅下降第86页
     ·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第86-87页
     ·工业用粮将成为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新的增长点第87页
   ·非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预测第87-105页
     ·口粮消费需求预测第87-102页
     ·饲料粮消费需求预测第102-104页
     ·工业用粮消费需求预测第104页
     ·种子用粮消费需求预测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第106-125页
   ·居民营养目标分析第106-107页
   ·居民营养需求量与营养结构第107-109页
   ·粮食消费与热量、蛋白质的关系研究第109-120页
     ·粮食消费与营养素转换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09-111页
     ·口粮消费与热量、蛋白质转换系数的计算第111-113页
     ·饲料粮消费与热量、蛋白质转换系数的计算第113-119页
     ·不同用途粮食消费转化系数计算结果第119-120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预测第120-123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人均粮食需求第120-121页
     ·人口预测第121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预测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七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效益分析第125-140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效益内涵第125-128页
     ·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第125页
     ·粮食消费与营养的关系分析第125-127页
     ·粮食生产与营养目标不一致带来的不良结果第127-128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生产资源需求第128-138页
     ·粮食生产资源现状与趋势分析第128-130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生产资源需求估算第130-136页
     ·粮食消费效益分析第136-138页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发展方向与重点第138-139页
     ·发展方向第138-139页
     ·发展重点第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八章 营养目标条件下确保粮食供需安全的对策建议第140-145页
   ·建立营养目标下的粮食安全新思维第140-141页
   ·建立与食物结构和粮食供需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第141-142页
   ·加强科研和基础设施投入第142-143页
   ·加强食物生产部门与营养工作部门的结合第143页
   ·加强食物营养与合理粮食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第143-145页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讨论第145-147页
   ·基本结论第145-146页
   ·结果讨论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作者简历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和骨量的影响
下一篇:郑州市北部近北西向地貌陡坎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