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3-2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 ·世界经济一体化因素 | 第13-14页 |
| ·经济中心亚洲转移因素 | 第14-15页 |
| ·国家政策因素 | 第15-16页 |
| ·港城关系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2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第2章 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6-37页 |
| ·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 ·港口 | 第26-27页 |
| ·港口城市 | 第27页 |
| ·港口城市的类型和特征 | 第27-31页 |
| ·港口城市的类型 | 第27-30页 |
| ·港口城市的特征 | 第30-31页 |
|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31-33页 |
|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1页 |
| ·港口对城市形态扩展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港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港口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33页 |
| ·城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城市对港口发展的要素支持 | 第34页 |
| ·城市对港口发展提供经济、政策支持 | 第34-35页 |
| ·城市发展对港区功能的提升 | 第35-36页 |
| ·港口城市的开发意义 | 第36-37页 |
| 第3章 港口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 第37-50页 |
|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概述 | 第37-44页 |
| ·鹿特丹 | 第37-39页 |
| ·新加坡 | 第39-41页 |
| ·香港 | 第41-44页 |
|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 | 第44-47页 |
|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 | 第44-46页 |
|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 | 第46-47页 |
|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启示 | 第47-50页 |
| 第4章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 第50-69页 |
| ·宁波港城关系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 | 第50-52页 |
| ·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 第50页 |
| ·宁波港城关系的演变过程 | 第50-52页 |
| ·宁波港口发展规模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协调 | 第52-59页 |
| ·宁波港发展现状 | 第52-55页 |
| ·宁波港货运吞吐量与宁波城市GDP 增长关系 | 第55-58页 |
| ·宁波港直接腹地与宁波城市的吸引范围 | 第58-59页 |
| ·宁波市临港产业和城市产业的协调 | 第59-63页 |
| ·宁波市临港产业的构成 | 第59-60页 |
| ·宁波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 第60-62页 |
| ·宁波市临港产业的产业链选择 | 第62-63页 |
| ·宁波港口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协调 | 第63-69页 |
| ·宁波港口城市的空间发展过程 | 第63-65页 |
| ·宁波港口岸线开发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协调 | 第65-67页 |
| ·宁波市滨水区土地利用与滨水区再开发 | 第67-69页 |
| 第5章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战略思考 | 第69-80页 |
|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战略目标设计 | 第69-74页 |
| ·实现港城产业一体化 | 第69-72页 |
| ·实现港城空间协调 | 第72-74页 |
| ·实现港城发展规模相协调 | 第74页 |
|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实现途径 | 第74-80页 |
| ·实施港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 第74-75页 |
| ·提升港城综合竞争力 | 第75-77页 |
| ·着力发展港城重点产业 | 第77-78页 |
| ·正确处理与上海和上海港的关系 | 第78-8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0-82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 ·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