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引言 | 第13-17页 |
| 第一部分 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第17-55页 |
| 一、西医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第17-22页 |
| 1、AP历史 | 第17页 |
| 2、发病原因 | 第17-18页 |
| 3、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 第18页 |
| 4、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 5、治疗措施 | 第19-22页 |
| 二、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第22-25页 |
| 1、中医学对胰腺解剖位置的认识 | 第22页 |
| 2、中医学对胰腺炎病症范畴的认识 | 第22-23页 |
| 3、中医学对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23页 |
| 4、中医学对胰腺炎治疗原则的认识 | 第23-25页 |
| 三、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第25-30页 |
| 1、分型论治 | 第25-26页 |
| 2、专方验方 | 第26-28页 |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进展 | 第28-29页 |
| 4、结语与述评 | 第29-30页 |
| 四、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第30-33页 |
| 1、大柴胡汤在内科的应用 | 第30-31页 |
| 2、大柴胡汤在外科的应用 | 第31-32页 |
| 3、大柴胡汤在儿科的应用 | 第32-33页 |
| 4、大柴胡汤在妇科的应用 | 第33页 |
| 五、目前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应用 | 第33-40页 |
| 1、蛋白质组学及与其相关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的概念及内容 | 第33-35页 |
| 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 第35页 |
| 3、蛋白质水平的定量及功能检测在许多疾病认识方面的应用 | 第35-37页 |
| 4、目前常用于中医药方面的研究 | 第37-39页 |
| 5、未来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的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 六、目前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40-44页 |
| 1、对双向电泳技术的认识 | 第40页 |
| 2、双向电泳的技术特点及应用 | 第40-44页 |
| 七、质谱技术的认识及应用 | 第44-48页 |
| 1、质谱的开发历史 | 第44-45页 |
| 2、质谱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 3、质谱技术的种类 | 第45-46页 |
| 4、质谱技术的制样方法 | 第46-47页 |
| 5、质谱技术的应用 | 第47-48页 |
| 八、线粒体的认识及应用 | 第48-55页 |
| 1、有关线粒体的认识 | 第48-50页 |
| 2、线粒体功能改变于人类疾病的发生 | 第50-55页 |
| 第二部分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 第55-79页 |
| 一、急性轻型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结果 | 第55-58页 |
| 1、病例选择 | 第55页 |
| 2、诊断标准 | 第55-56页 |
| 3、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 4、临床资料 | 第57页 |
| 5、研究结果 | 第57页 |
| 6、观察期后处理 | 第57-58页 |
| 二、急性胰腺炎动物实验及结果 | 第58-60页 |
| 1、AP动物模型制作 | 第58页 |
| 2、提取大鼠胰腺细胞线粒体 | 第58-60页 |
| 3、具体实验步骤见表4 | 第60页 |
| 三、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部分 | 第60-79页 |
| 1、标准蛋白的PAGE-SDS电泳和质谱分析 | 第60-65页 |
| 2、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蛋白质组学2-DE实验研究 | 第65-74页 |
| 3、差异点的质谱分析及网上检索 | 第74-79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79-89页 |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89-90页 |
| 第五部分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90-92页 |
| 一、存在问题 | 第90页 |
| 二、展望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10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