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京派小说与道家因缘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20页
 一、关于"京派"的历史梳理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8-9页
 二、京派小说的研究历史、现状与本论文的补白、深化第9-15页
 三、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5-20页
第一章 京派小说"原始主义品质"之"道"缘第20-51页
 第一节 老子:世界性范围"原始主义"的肇始者第20-22页
 第二节 京派小说家原始主义审美追求的"道"缘第22-26页
 第三节 京派小说的时间观、文化价值观与老庄的"退化史观"第26-35页
  1、现代文学史上的时间观与文化价值观:"新和变",即进化论第26-27页
  2、京派小说的时间观与文化价值观:"旧和常"第27-32页
  3、老庄的"退化史观"第32-35页
 第四节 京派小说中的"桃花源"与道家的"小国寡民"、"至德之世"第35-46页
  1、"桃花源"原型追溯及其哲学思想、文学形象发展史第35-39页
  2、自然环境之闭塞与幽美第39-42页
  3、人性之"自然天放"与生活方式之"自然无为"第42-46页
 结论:关注生命本体,反对人为物役第46-51页
第二章 京派小说的"异秉"人生与道家理想人物第51-67页
 第一节 老庄的"愚人"、"真人"以及"技进乎道"的庖丁们第51-55页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真人"形象第55-58页
 第三节 京派小说"真人"式的异秉人生第58-62页
 第四节 京派小说"庖丁"式的异秉人生第62-67页
第三章 京派小说的童心童趣与老庄的"复归于婴"第67-84页
 第一节 "孩婴"原型意象与"复归于婴"原型思想第67-70页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史与美学史上的"复归于婴"第70-74页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儿童崇拜":外国文化思想的影响第74-75页
 第四节 京派的"童心"解读及其道家美学渊源第75-78页
 第五节 京派小说的文本解析第78-84页
第四章 京派小说家的"回忆"、"梦"文学观与老庄的虚静论第84-98页
 第一节 老庄的虚静观第84-89页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理论的"审美"虚静论第89-91页
 第三节 京派小说家的"回忆"和"梦"文学观第91-95页
 第四节 "回忆"文学观与虚静论在美学上的汇归第95-98页
第五章 京派小说的"意境"与老庄的艺术精神第98-118页
 第一节 老子与庄子:"意境"艺术精神的奠基者第98-101页
 第二节 京派小说"意境"形成的天然条件:作家的画家身份第101-105页
 第三节 中国山水画的本质:"意境中的山水"第105-108页
 第四节 京派小说的"意境"表现第108-113页
 第五节 京派小说的"意境"对道家艺术精神的承传第113-118页
余论第118-121页
注释第121-129页
参考书目第129-13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2-133页
后记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研究
下一篇: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