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损伤与肠道通透性的关系及肠炎清对二者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研究依据 | 第8-9页 |
二、研究设想 | 第9页 |
三、展望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2页 |
一、中医学对肠道通透性改变的认识 | 第11-12页 |
(一) 对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描述 | 第11-12页 |
(二) 对治疗方面的认识 | 第12页 |
二、西医学对肠道通透性改变的研究 | 第12-16页 |
(一) 有关肠黏膜屏障组成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肠道通透性改变的病因 | 第13页 |
(三) 肠道通透生改变发病机制 | 第13页 |
(四) 肠道通透性改变检测及诊断 | 第13-16页 |
三、肠道通透性改变的临床表现 | 第16页 |
四、肠道通透性改变的治疗 | 第16-21页 |
(一) 一般治疗 | 第16页 |
(二) 西医药治疗 | 第16-17页 |
(三) 中医药治疗 | 第17-20页 |
(四) 针灸治疗 | 第20-21页 |
五、结论和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8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2-24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22-24页 |
二、临床研究方案 | 第24-2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二)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5页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5-26页 |
(四) 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第26页 |
(五) 疗效观察 | 第26页 |
(六) 安全性观察 | 第26-27页 |
三、实验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一) 血浆DAO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二) 血浆D-乳酸浓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9-34页 |
(一) 资料一般性描述 | 第29-30页 |
(二) 病例一般性分析 | 第30-32页 |
(三) 肠道通透性改变的评价 | 第32-33页 |
(四) 疗效评价 | 第33-34页 |
(五) 不良反应事件评价 | 第34页 |
五、讨论 | 第34-38页 |
(一) 理论依据分析 | 第35-36页 |
(二) 疗效评价分析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附录 | 第45-52页 |
附录一、临床疗效观察表 | 第45-50页 |
附录二、英文缩略语表 | 第50-51页 |
附录三、中医主要症状轻中重分级评分标准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