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宝礼堂宋本书录》研究 | 第9-32页 |
| 第一节 成书过程及体例 | 第9-11页 |
| 一 成书过程 | 第9-10页 |
| 二 体例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宝礼堂宋本书录》的内容 | 第11-22页 |
| 第三节 《宝礼堂宋本书录》提要研究 | 第22-32页 |
| 一 版本考订和校勘记 | 第22-29页 |
| 二 编撰者、收藏情况 | 第29-32页 |
| 第二章 《涵芬楼烬余书录》研究 | 第32-53页 |
| 第一节 成书过程及体例 | 第32-33页 |
| 一 成书过程 | 第32页 |
| 二 体例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涵芬楼烬余书录》的内容 | 第33-43页 |
| 第三节 《涵芬楼烬余书录》提要研究 | 第43-53页 |
| 一 版本考订 | 第43-47页 |
| 二 书籍简介、编撰者 | 第47-50页 |
| 三 版式、避讳和刻工姓名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版本目录书籍的价值 | 第53-62页 |
| 第一节 目录学方面价值 | 第53-55页 |
| 第二节 文献资料方面价值 | 第55-57页 |
| 第三节 版本学方面价值 | 第57-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8页 |
| 后记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