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荨麻抗炎镇痛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19页 |
| ·荨麻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 第7-10页 |
| ·植物学研究 | 第7-10页 |
| ·种属及生物学特性 | 第7-8页 |
| ·生药鉴定研究 | 第8-10页 |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0-16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0-12页 |
| ·木脂素及酚类化合物 | 第12-13页 |
| ·有机酸类化合物 | 第13页 |
| ·蛋白质及多糖类化合物 | 第13-15页 |
| ·萜类化合物 | 第15页 |
| ·甾醇及酯类化合物 | 第15页 |
| ·其他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 ·生物活性研究 | 第16-19页 |
| ·抗炎、镇痛活性 | 第16-17页 |
| ·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 第17页 |
| ·利尿、降压活性 | 第17-18页 |
| ·免疫调节活性 | 第18-19页 |
| 第2章 狭叶荨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34页 |
| ·提取与分离 | 第19-22页 |
| ·化合物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22-30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22-28页 |
| ·化合物J-6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22-24页 |
| ·化合物J-11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24-25页 |
| ·化合物J-14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25-28页 |
| ·有机酸类化合物 | 第28-29页 |
| ·化合物J-8的化学结构确定 | 第28-29页 |
| ·甾体类化合物 | 第29-30页 |
| ·化合物F-8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9-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 ·药材 | 第30-31页 |
|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31页 |
| ·提取与分离 | 第31页 |
| ·结构鉴定 | 第31-33页 |
| ·酸水解 | 第33-34页 |
| 第3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附图 | 第4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