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0-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及产生第10-11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1-12页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第12-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创新之处第15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5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生态足迹理论的内涵与方法第17-26页
   ·生态足迹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7-19页
   ·生态足迹的内涵第19-20页
   ·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相关概念介绍第20-22页
     ·生态生产性土地第20-21页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第21页
     ·生态承载力第21-22页
     ·生态赤字/盈余第22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与步骤第22-24页
     ·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项人均年消费量第22页
     ·计算为生产各种消费项目所占用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第22页
     ·计算生态足迹第22-23页
     ·计算生态承载力第23页
     ·计算生态赤字/盈余第23-24页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评价第24-26页
     ·生态足迹理论模型的优点第24页
     ·生态足迹理论模型的不足之处第24-26页
3 湖北省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与背景第26-30页
   ·自然条件基础第26-27页
     ·地形地貌第26页
     ·气候第26页
     ·矿产资源第26-27页
     ·水文及水资源第27页
     ·生态资源第27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7-28页
     ·区位条件优势第27-28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28页
   ·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压力与瓶颈第28-30页
     ·人口压力第28-29页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严重第29-30页
4 湖北省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研究第30-42页
   ·湖北省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30-34页
     ·本文数据的处理方法第30页
     ·湖北省生态足迹需求的计算第30-33页
     ·湖北省2005年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第33页
     ·湖北省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第33-34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34-40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足迹需求动态分析第34-35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足迹需求构成分析第35-37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第37-38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承载力构成分析第38-40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赤字/盈余动态分析第40-42页
     ·湖北省生态赤字/盈余的演变特征第40页
     ·湖北省1995-2006年生态赤字/盈余构成分析第40-42页
5 湖北省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评价第42-46页
   ·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第42-43页
   ·生态压力指数分析第43-44页
   ·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第44-46页
     ·生态足迹多样性第44页
     ·发展能力分析第44页
     ·计算和分析结果第44-46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6-50页
   ·主要结论第46-47页
     ·生态足迹需求总体上升第46页
     ·生态承载力总体下降第46页
     ·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第46-47页
     ·经济发展状态分析第47页
   ·湖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第47-50页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第47-48页
     ·优化能源生产结构第48页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第48-49页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系统介导的口腔鳞癌细胞凋亡研究
下一篇:托吡酯对戊四氮致痫大鼠体重及血清胃泌素和下丘脑增食欲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