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萌生及发展 | 第10-16页 |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起源 | 第10-11页 |
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关系 | 第11-13页 |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发展 | 第13-16页 |
第二章、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 第16-27页 |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表现特征 | 第16-21页 |
1、设计风格的不确定性 | 第16-17页 |
2、设计元素的解构性 | 第17-19页 |
3、设计语言的折衷性 | 第19-20页 |
4、设计手法的集成性 | 第20-21页 |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 第21-27页 |
1、无与伦比的创意 | 第22-23页 |
2、大胆新颖的材料 | 第23-24页 |
3、精妙绝伦的图案 | 第24-25页 |
4、夸张怪异的配饰与化妆 | 第25-27页 |
第三章、后现代主义理念影响下当代时装设计的审美意识 | 第27-34页 |
一、时装审美规范的突破 | 第27-28页 |
二、时装审美符号的变革 | 第28-29页 |
三、时装审美观念的结合 | 第29-32页 |
1、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冲突美 | 第29-31页 |
2、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残缺美 | 第31-32页 |
四、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重叠 | 第32-34页 |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 第34-44页 |
一、对中国时装设计观与设计元素的的冲击深化 | 第34-35页 |
1、时装设计必须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 | 第34页 |
2、民族性与时尚潮流的融合 | 第34-35页 |
二、对中国时装设计的启示 | 第35-41页 |
1、设计必须具有多元思维 | 第35-38页 |
2、倡导设计的原创性 | 第38-39页 |
3、不可盲目追逐西方潮流 | 第39-40页 |
4、理性表达与感性直觉能力 | 第40页 |
5、洞察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 第40-41页 |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我国时装设计发展的意义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