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1-29页 |
·血清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第11-13页 |
·血清蛋白的结构 | 第11-12页 |
·血清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血清蛋白的变性 | 第1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 第13-16页 |
·槲皮素、桑色素和芹菜素的结构及特性 | 第14-15页 |
·槲皮素、桑色素和芹菜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 第15-16页 |
·研究蛋白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物理方法和技术 | 第16-1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页 |
·荧光光谱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蛋白质的内源荧光即荧光猝灭法 | 第16-17页 |
·荧光增强法即荧光敏化 | 第17-18页 |
·荧光偏振法 | 第18页 |
·圆二色谱 | 第18-19页 |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 | 第19-22页 |
·胶束 | 第19-20页 |
·微乳液 | 第20-21页 |
·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在胶束和微乳液中的相互作用 | 第29-54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HSA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31页 |
·桑色素和槲皮素荧光光谱和偏振度的测定 | 第31页 |
·微环境极性的测定 | 第31页 |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1页 |
·温度对人血清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32页 |
·生理(pH7.4)条件下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2-43页 |
·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32-34页 |
·桑色素对人血清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 | 第34-36页 |
·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参数 | 第36-40页 |
·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力类型 | 第40-41页 |
·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之间的结合距离 | 第41-43页 |
·pH对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43-45页 |
·胶束和微乳液对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45-51页 |
·CTAB 胶束和CATB/C_5H_(11)OH/H_2O 微乳液中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作用 | 第45-49页 |
·SDS 胶束和 SDS/C_5H_(11)OH/H_2 微乳液中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作用 | 第49-50页 |
·Tween-80 胶束和 Tween-80/C_5H_(11)OH/H_2O 微乳液中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的作用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Tween-80 胶束和pH 对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55页 |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55-56页 |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 第56页 |
·微环境极性的测定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不同pH 条件下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56-63页 |
·槲皮素对人血清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56-58页 |
·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58-59页 |
·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力类型 | 第59-61页 |
·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之间的结合距离 | 第61-62页 |
·槲皮素对人血清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62-63页 |
·Tween-80 胶束中槲皮素和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63-67页 |
·Tween-80 胶束中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部位和微环境 | 第63-65页 |
·Tween-80 胶束对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对人血清蛋白与芹菜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70-87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紫外光谱 | 第71-72页 |
·荧光光谱 | 第72页 |
·CD 光谱测量 | 第72页 |
·HSA 的 ζ电势的测定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4页 |
·芹菜素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72-73页 |
·人血清蛋白的电活性 | 第73-74页 |
·生理(pH7.4)条件下,芹菜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74-78页 |
·荧光光谱 | 第74-75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75-76页 |
·热力学常数和作用力 | 第76-77页 |
·芹菜素对人血清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77-78页 |
·pH对芹菜素与人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78-79页 |
·表面活性剂CTAB和SDS对芹菜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79-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对牛血清蛋白与芹菜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87-106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实验试剂 | 第88页 |
·实验方法 | 第88-89页 |
·荧光光谱测定 | 第88页 |
·圆二光谱测定 | 第88-89页 |
·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测定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3页 |
·芹菜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89-96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89-91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91页 |
·热力学常数和作用力 | 第91-92页 |
·芹菜素对牛血清蛋白表面疏水性质的影晌 | 第92-95页 |
·芹菜素对牛血清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95-96页 |
·表面活性剂对芹菜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96-103页 |
·CTAB和SDS胶束对牛血清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96-97页 |
·CTAB胶束对芹菜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97-101页 |
·SDS胶束对芹菜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