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关于高管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2-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 ·文章框架 | 第16页 |
| ·本文的创新 | 第16-18页 |
| 第2章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制度及高管财务舞弊现状分析 | 第18-28页 |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西方理论界对上市公司高管的定义 | 第18页 |
| ·我国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解释 | 第18-19页 |
| ·本文对上市公司高管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制度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 ·上市公司高管选拔机制失效 | 第19-20页 |
| ·上市公司高管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20-21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考核机制不合理 | 第21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单一 | 第21-22页 |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概念界定 | 第22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数量分析 | 第22-24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分省份地区分析 | 第24-26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处罚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动因及诱导因素分析 | 第28-44页 |
| ·舞弊动因理论透析 | 第28-31页 |
| ·冰山理论 | 第28页 |
| ·舞弊三角理论 | 第28-29页 |
| ·GONE 理论 | 第29-30页 |
| ·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30页 |
|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主观层面诱因分析 | 第31-37页 |
| ·犯罪心理学的引入 | 第31-32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舞弊犯罪心理动态发展过程 | 第36-37页 |
|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客观层面诱因分析 | 第37-44页 |
| ·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7-39页 |
|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 第39页 |
| ·内外部监管力度不够 | 第39-42页 |
| ·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42-44页 |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动因实证研究 | 第44-56页 |
| ·研究的假设 | 第44-47页 |
|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 | 第47-49页 |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47页 |
| ·控制样本的选择 | 第47-48页 |
|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 ·变量选择 | 第49页 |
|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模型检验及其解释 | 第50-56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50-53页 |
| ·研究结果阐释 | 第53-56页 |
| 第5章 上市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治理建议 | 第56-62页 |
| ·治理建议 | 第56-60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规成本 | 第56-57页 |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制衡机制 | 第57-58页 |
| ·完善高管选拔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58-59页 |
|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优化公司运作内部环境 | 第59-60页 |
| ·加大外部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 第60页 |
| ·研究总结及改进建议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
| 附录: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样本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