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21页 |
·危机管理与校园危机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 第9-14页 |
·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 第9-11页 |
·大学校园危机与校园危机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 第11-13页 |
·校园危机管理目标与和谐校园建设 | 第13-14页 |
·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意义 | 第17-19页 |
·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 第17-18页 |
·有助于拓宽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 | 第18页 |
·有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19-21页 |
2 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国外经验借鉴 | 第21-34页 |
·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基本危机理论与扩展危机理论 | 第21页 |
·应用危机理论和危机管理4R模式 | 第21-23页 |
·危机管理6C理念与危机应对5S原则 | 第23-24页 |
·社会燃烧理论 | 第24-25页 |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国外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26-34页 |
·国外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 | 第26-32页 |
·国外校园危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3 大学校园危机与校园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4-54页 |
·问卷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 第34-35页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问卷的结构 | 第35页 |
·问卷的技术方法 | 第35页 |
·基于调查的大学校园危机与校园危机管理的现状展示 | 第35-48页 |
·校园危机基本问题方面的调查 | 第35-36页 |
·学校危机教育方面的调查 | 第36-39页 |
·校园危机管理方面的调查 | 第39-40页 |
·校园安全方面的调查 | 第40-44页 |
·学生寝室安全方面的调查 | 第44-45页 |
·校园专项立法与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的调查 | 第45-46页 |
·与家长、教师等沟通联系方面的调查 | 第46-48页 |
·大学校园危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48-50页 |
·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 | 第48页 |
·高校危机教育缺失 | 第48-49页 |
·缺乏有力的管理组织保障 | 第49页 |
·安全设施不完备和部分设施老化 | 第49-50页 |
·国家校园专项立法不足 | 第50页 |
·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50-54页 |
·个人原因 | 第50-51页 |
·家庭原因 | 第51页 |
·学校原因 | 第51-52页 |
·社会原因 | 第52-54页 |
4 大学校园危机防范与治理措施 | 第54-68页 |
·防“危”杜渐:形成校园危机防范组织和预警系统 | 第54-57页 |
·设立校园危机防治组 | 第54-55页 |
·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 第55-57页 |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 第57页 |
·临“危”不惧:理性对待校园危机 | 第57-62页 |
·因“危”而异制定不同的对策 | 第57-61页 |
·将危机管理列入日常工作中 | 第61页 |
·建立多维的危机管理沟通 | 第61-62页 |
·人人自“危”:学习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 | 第62-64页 |
·将危机管理纳入课程学习范围 | 第62-63页 |
·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危机防御技能通识培训 | 第63页 |
·适时进行危机防御演习 | 第63-64页 |
·转“危”为安:做好危机后的评估与反思 | 第64-65页 |
·建立危机评估体系 | 第64页 |
·反思危机事件全过程 | 第64-65页 |
·制定危机恢复计划 | 第65页 |
·居安思“危”: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危机的防范作用 | 第65-68页 |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危机的前瞻性指导作用 | 第65-66页 |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危机的导向功能 | 第66页 |
·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综合影响作用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A 关于大学校园危机与危机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