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的缘由 | 第10-13页 |
·缘起——舶来之说 | 第10-11页 |
·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误区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6-3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内彩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陶艺和雕塑造型的关系 | 第18-20页 |
·环境空间中的现代雕塑性陶艺的发展 | 第20-22页 |
·国外现代陶艺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国外主要潮流 | 第22-23页 |
·西方艺术大师的影响 | 第23-24页 |
·研究中国原始彩陶造型、装饰语言的意义 | 第24-27页 |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装饰语言的精髓 | 第30-43页 |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及装饰语言的艺术形式 | 第30-36页 |
·具像的模仿 | 第30-32页 |
·实用的先导 | 第32-33页 |
·图腾的催化 | 第33-35页 |
·抽象的演变 | 第35-36页 |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及装饰语言的艺术特点 | 第36-40页 |
·以意写形 | 第36-37页 |
·动静结合 | 第37-38页 |
·装饰、造型的统一美 | 第38页 |
·高度概括提炼——标志性图案 | 第38-39页 |
·总结——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 第39-40页 |
·分析整理再兴启示——中国原始彩陶造型、装饰语言所蕴涵的辨证与融合之内在理念 | 第40-43页 |
·模仿与变化 | 第40页 |
·关联与同构 | 第40-41页 |
·局部与整体 | 第41页 |
·单纯与繁复 | 第41页 |
·精巧与古拙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陶瓷艺术现状分析 | 第43-59页 |
·现状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国际语境下的中国陶瓷艺术 | 第45-47页 |
·现代语境下的本土陶瓷艺术的再思考 | 第47-50页 |
·传承性 | 第47-48页 |
·民族性 | 第48-49页 |
·独特性 | 第49-50页 |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装饰语言应用现状分析 | 第50-58页 |
·界定中西方彩陶艺术 | 第50-52页 |
·雕塑性原始彩陶的造型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实用性原始彩陶造型应用现状 | 第54-55页 |
·原始彩陶的装饰语言应用现状 | 第55-58页 |
·总结——世界范围内中国陶瓷艺术的形势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 第59-67页 |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装饰语言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表现研究 | 第59-65页 |
·装饰语言——朴素化与自然化 | 第59-60页 |
·造型语言——抽象化 | 第60-65页 |
·现代雕塑性陶艺的写意风格 | 第60-63页 |
·现代陶艺的抽象化趋势 | 第63-65页 |
·现代陶瓷艺术中的中国彩陶造型、装饰语言的应用手法 | 第65-67页 |
·化繁为简:保留古意予以简化 | 第65页 |
·汲古创新:运用现代的工艺,发挥美的极致 | 第65页 |
·古今合壁:糅合时空创造新意 | 第65-66页 |
·造型与装饰解构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合自己创作实例分析 | 第67-74页 |
·造型语言解读 | 第67-70页 |
·笔者陶艺作品情感解读 | 第70-74页 |
第七章 结语——“中国彩陶艺术”再发展的思考 | 第74-76页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附录二:图片索引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