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34页 |
|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 | 第16-18页 |
| ·爆炸荷载作用下土—地下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 ·土—结构接触面性态的模拟 | 第22-25页 |
|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5-30页 |
| ·软土地铁区间隧道管片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爆炸波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37-63页 |
| ·动力特性试验 | 第37-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试验方案 | 第38-43页 |
| ·试验结果 | 第43-51页 |
| ·饱和软粘土的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 第51-59页 |
| ·试验结果的主要规律 | 第51-53页 |
| ·动力本构模型 | 第53-54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54-59页 |
| ·动力本构模型的验证 | 第59-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三章 爆炸荷载下软土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63-85页 |
| ·概述 | 第63页 |
| ·结构体系动力分析的基本方程 | 第63-65页 |
| ·软土介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63-64页 |
| ·结构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64-65页 |
| ·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数值解法 | 第65-74页 |
| ·结构体系的离散 | 第65页 |
| ·计算原理与公式 | 第65-73页 |
| ·求解步骤 | 第73-74页 |
| ·管片接头性态的模拟 | 第74-82页 |
| ·管片接头的等效弹性模量 | 第74-80页 |
| ·管片接头的转动刚度 | 第80-82页 |
| ·接触面模拟 | 第82-85页 |
| 第四章 爆炸荷载下软土地铁区间隧道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 | 第85-123页 |
| ·概述 | 第85页 |
| ·计算模型 | 第85-91页 |
| ·爆炸荷载 | 第85-89页 |
|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 | 第89-90页 |
| ·边界条件 | 第90页 |
| ·材料特性参数 | 第90-91页 |
| ·典型区间隧道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计算与特征 | 第91-123页 |
| ·工程概况 | 第91-93页 |
| ·计算简图 | 第93-98页 |
| ·计算结果 | 第98-114页 |
| ·动力响应特征 | 第114-117页 |
| ·结构安全性的检验 | 第117-123页 |
| 第五章 隧道管片结构的抗爆承载能力 | 第123-147页 |
| ·概述 | 第123页 |
| ·爆炸荷载下隧道管片结构的内力 | 第123-141页 |
| ·计算工况 | 第123-124页 |
| ·计算简图 | 第124-126页 |
| ·计算结果与特点 | 第126-141页 |
| ·隧道管片结构抗爆承载能力的评估 | 第141-14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147-15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47-148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48-151页 |
| 致谢 | 第151-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3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