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8页 |
·超宽带的发展历史及回顾 | 第15页 |
·FCC对商用 UWB的定义以及 UWB的技术特点 | 第15-19页 |
·超宽带的定义 | 第15-16页 |
·超宽带的技术优势 | 第16-18页 |
·UWB的技术特点 | 第18-19页 |
·两种 UWB系统实现方案 | 第19-23页 |
·DS-CDMA UWB方案 | 第20-21页 |
l.3.2 MBOA UWB方案 | 第21-23页 |
·UWB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 第23页 |
·UWB关键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 | 第25-27页 |
·定时同步问题 | 第26页 |
·单用户接收机 | 第26页 |
·多用户检测问题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二章 UWB工作原理及信道模型 | 第28-43页 |
·UWB系统工作原理 | 第28-38页 |
·Guass脉冲的信号特点 | 第29-30页 |
·脉冲 UWB系统的典型调制方式 | 第30-32页 |
·典型的多用户超宽带系统 | 第32-38页 |
·UWB信道模型 | 第38-41页 |
·大尺度路径损耗模型 | 第38-39页 |
·多径模型的参数 | 第39页 |
·修正 S-V多径信道模型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DS UWB系统中定时同步研究 | 第43-71页 |
·DS UWB同步介绍 | 第43-50页 |
·白噪声无多径环境下的同步 | 第43-45页 |
·多径环境下的等增益合并(EGC)捕获算法 | 第45-46页 |
·定时捕获和信道响应联合估计算法 | 第46-48页 |
·多径环境中的能量检测法 | 第48-50页 |
·自相关并行搜索法 | 第50-56页 |
·同步电路实现方案 | 第50-53页 |
·相关器输出 | 第53-55页 |
·仿真结果 | 第55-56页 |
·采用 GLRT算法实现快速同步 | 第56-63页 |
·定时检测原理 | 第57-60页 |
·定时算法描述 | 第60页 |
·仿真结果 | 第60-63页 |
·多用户环境下,DS UWB系统的捕获性能分析 | 第63-69页 |
·DS-BPSK同步捕获模型及分析 | 第63-65页 |
·串行(cell-by-cell)码捕获 MARKOV模型及同步性能分析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四章 DS UWB接收机与性能分析 | 第71-93页 |
·基于 RAKE接收机的 ML信道估计算法 | 第72-74页 |
·单用户 DS UWB的实现及性能分析 | 第74-83页 |
·DS UWB系统中的 RAKE接收机性能分析 | 第74-78页 |
·DS UWB系统中的自相关接收机及性能分析 | 第78-80页 |
·UWB系统中,RAKE与自相关接收机的仿真结果 | 第80-83页 |
·基于信号子空间的实现方法 | 第83-91页 |
·信号子空间方法 | 第83-86页 |
·子空间算法在 DS UWB系统中的实现 | 第86-88页 |
·子空间算法的近似性分析 | 第88-8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与其它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多用户环境下的 DS UWB接收机 | 第93-120页 |
·多用户子空间 RAKE接收机 | 第93-96页 |
·最小输出能量接收机 | 第96-103页 |
·最小输出能量接收机原理 | 第97-99页 |
·最小输出能量 UWB性能接收机推导 | 第99-10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2-103页 |
·多用户 DS UWB KALMAN滤波检测算法 | 第103-109页 |
·直接 KALMAN滤波算法 | 第104-106页 |
·延迟线结构 KALMAN滤波器 | 第106-108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8-109页 |
·多用户 MMSE和 MMSE RAKE UWB接收机 | 第109-118页 |
·MMSE UWB接收机的实现 | 第109-111页 |
·MMSE接收机的性能 | 第111-112页 |
·MMSE RAKE接收机 | 第112-113页 |
·MMSE RAKE接收机原理分析 | 第113-116页 |
·仿真结果比较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20-122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 | 第120-121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21-122页 |
附录缩写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