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特色与创新 | 第15页 |
·研究基础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2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8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 第18-20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20-22页 |
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22-31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原则 | 第22-23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 | 第23-24页 |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 第24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26-31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6-28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28-30页 |
·满意度评价 | 第30-31页 |
4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 第31-56页 |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31-33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社会状况 | 第35-36页 |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 第36-56页 |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评价 | 第37-45页 |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评价 | 第45-52页 |
·聚类分析 | 第52-56页 |
5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子及导向模式 | 第56-67页 |
·驱动力因子分析 | 第56-59页 |
·优势资源开发驱动 | 第56页 |
·环境因子驱动 | 第56-57页 |
·交通区位驱动 | 第57页 |
·经济因子驱动 | 第57-58页 |
·社会因子驱动 | 第58-59页 |
·政策驱动 | 第59页 |
·教育科技引领驱动 | 第59页 |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模式 | 第59-67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地区 | 第60-61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地区 | 第61-62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的地区 | 第62-63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 | 第63-65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地区 | 第65-67页 |
6 重庆三峡库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67-72页 |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67页 |
·优化库区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 第67-68页 |
·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改善社会基础设施 | 第68-69页 |
·合理开发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第69-70页 |
·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保护库区生态环境 | 第70-72页 |
7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 | 第77-79页 |
1 论文所研究县域的地理区位图 | 第77-78页 |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