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陈与义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其清远平淡诗风的形成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1 绪论第6-10页
   ·研究的价值第6-7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7-10页
2 陈与义接受陶渊明的个人及社会心理原因探析第10-17页
   ·陈与义生平与诗风的整体概述第10-12页
   ·陈与义与北、南宋之际的政治风云第12-13页
   ·陶渊明其人为宋人所普遍接受的现象概述第13-15页
   ·陶诗在宋代的影响与历史地位的提升第15-17页
3 陈与义对陶渊明接受的具体表现第17-26页
   ·对陶渊明人格范式的追慕与人生态度的认同第17-21页
     ·功名之念: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第17-19页
     ·生命之思:胡为不少乐,况乃迹易陈第19-20页
     ·归隐之趣:如何求二顷,归卧渊明庐第20-21页
   ·以陶韵相酬唱和模仿、点化陶诗文句第21-23页
   ·云、鸟意象的寓意契合第23-24页
   ·兼学韦、柳——对学陶诗人的接受第24-26页
4 清远平淡的诗风倾向第26-32页
   ·清远、平淡风格的审美内涵第26-27页
   ·追求自然、脱俗的诗歌主张第27-29页
   ·清淡诗的题材选择与创作背景第29-30页
   ·自然之趣与清淡诗风的形成第30-32页
5 陈与义清淡诗的评价及影响第32-37页
   ·陈与义清淡诗对陶诗的发展与局限第32-33页
   ·对江西诗风末流的变革与补救第33-34页
   ·陈与义写景诗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第34-37页
6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同形词与认知分析
下一篇:从模因论分析商业广告中的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