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1. 关于选题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3.关于张照 | 第11-15页 |
| 第1章 张照艺术成就 | 第15-26页 |
| ·张照的画作 | 第15-16页 |
| ·张照的音律与戏曲成就 | 第16-19页 |
| ·张照与《石渠宝笈》正编 | 第19-21页 |
| ·张照与《秘殿珠林》 | 第21页 |
| ·张照与《天瓶斋书画题跋》 | 第21-23页 |
| ·张照的诗歌 | 第23-26页 |
| 第2章 “天全论”——张照书学的核心 | 第26-37页 |
| ·张照书学的核心“天全论” | 第26-27页 |
| ·“字如算子”之辩驳 | 第27-31页 |
| ·唐楷之法不是“馆阁算子法度” | 第27-29页 |
| ·一艺成名皆有福分 | 第29-31页 |
| ·张照的书法品评标准 | 第31-34页 |
| ·气骨不凡、动人心目者为上 | 第31-33页 |
| ·神采奕奕、人书合一者为上 | 第33-34页 |
| ·以“道”治“技”、融会各家——张照的书法正宗观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张照与董其昌书学观之比较 | 第37-46页 |
| ·张照与董其昌临帖观之比较 | 第37-43页 |
| ·董其昌临帖观 | 第37-38页 |
| ·张照临帖观 | 第38-43页 |
| ·张照与董其昌执笔观之比较 | 第43-44页 |
| ·董其昌执笔观——悬腕、正锋、意在笔前 | 第43页 |
| ·张照执笔观——悬腕、直笔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张照与高士奇书学观的比较 | 第46-55页 |
| ·“简静怡人”之美——高士奇的书法审美追求 | 第46-47页 |
| ·技道之别、“天真”各异——张照高士奇评米书之异同 | 第47-48页 |
| ·“香象渡河”与“神怡务闲”——张照高士奇评赵书之异同 | 第48-50页 |
| ·“端庄流丽、刚健婀娜”与“清秀简净、温润怡人”——张照高士奇书风之比较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附: 张照、高士奇自用印选 | 第53-55页 |
| 第5章 张照书法及其影响 | 第55-64页 |
| ·张照的书法及交游 | 第55-58页 |
| ·张照书法的影响 | 第58-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68-69页 |
| 附图 | 第69-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