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导论 | 第14-17页 |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 第15-17页 |
一、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本文研究架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多元化金融集团与风险的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一、量化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二、非量化风险的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风险防范与监管的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23-24页 |
二、对台湾金控公司监管体系的研究 | 第24-25页 |
三、对大陆金控监管的研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台湾金控公司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第26-30页 |
一、应对国际环境与外来挑战的威胁 | 第26-27页 |
二、金融机构本身扩展与增加获利的要求 | 第27-29页 |
三、符合监管者的要求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大陆与台湾发展金控公司背景的比较分析 | 第30-33页 |
一、都是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外国大型金融集团的挑战 | 第30-31页 |
二、都符合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 | 第31页 |
三、都符合当前分业监管体系的监控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台湾金控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一、以资产规模评估 | 第33-34页 |
二、以主体进行评估 | 第34页 |
三、以事业版图评估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台湾金控公司多元化经营与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理论框架与模型简介 | 第36-40页 |
一、关于假设与模型的设置 | 第36-38页 |
二、关于数据的选取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计量结果与相关分析 | 第40-43页 |
一、关于计量分析的结果 | 第40-42页 |
二、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台湾金控公司多元化风险防范与监管 | 第43-57页 |
第一节 台湾金控公司多元化风险监管的特点与成效 | 第43-54页 |
一、台湾金控公司“212”监管模式日渐巩固 | 第43-46页 |
二、金控公司多元化风险的监管从合理限制内部交易入手 | 第46-48页 |
三、多元化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措施全面有效 | 第48-54页 |
第二节 台湾金控公司监管体系的不足之处 | 第54-57页 |
一、公司治理方式缺陷 | 第55页 |
二、对关系人交易限制条件规范不清 | 第55页 |
三、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比率有缺陷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台湾金控公司监管对大陆的借鉴意义 | 第57-62页 |
第一节 台湾监管体系的设立对大陆的借鉴作用 | 第57-59页 |
一、台湾金控公司法制体系的建立给我国大陆带来的启示 | 第57-58页 |
二、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台湾监管措施对大陆金控公司的启示 | 第59-62页 |
一、台湾金控公司内部交易监管的启示 | 第59-60页 |
二、我国针对金控公司多元化风险应做出的规范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