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美国 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标准问题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认定标准 | 第14-20页 |
一、现行法律认定标准 | 第14-16页 |
二、法律认定标准可能发生的变化 | 第16-18页 |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认定标准问题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与军事有关的技术”的认定标准 | 第20-26页 |
一、现行法律认定标准 | 第20-21页 |
二、法律认定标准可能发生的变化 | 第21-23页 |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法律认定标准问题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美国 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程序性问题 | 第26-37页 |
第一节 美国国安审查制度的启动程序 | 第26-28页 |
一、并购公司双方主动申请 | 第26-27页 |
二、CFIUS 提出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美国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执行机关 | 第28-32页 |
一、CFIUS | 第29-30页 |
二、美国总统 | 第30页 |
三、执行机关的司法豁免权 | 第30-32页 |
第三节 美国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时限性和保密性 | 第32-34页 |
一、美国M&A 国安审查制度的时限性 | 第32-33页 |
二、美国M&A 国安审查制度的保密性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美国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逐案审查制度 | 第34-37页 |
一、逐案审查制度的内容 | 第34-35页 |
二、逐案审查制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违反美国 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法律后果 | 第37-43页 |
第一节 不主动申请的法律后果 | 第37-40页 |
一、并购公司不主动申请 | 第37-38页 |
二、目标公司不主动申请 | 第38-39页 |
三、中国企业不主动申请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主动申请国家安全法律审查的法律后果 | 第40-43页 |
一、跨国并购不违反美国M&A 国安审查制度 | 第40-41页 |
二、跨国并购违反美国M&A 国安审查制度 | 第41页 |
三、中国企业主动申请美国M&A 国安审查的法律后果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中国企业应对美国 M& A 国安审查制度的对策 | 第43-56页 |
第一节 主动提起美国M& A 国安审查 | 第43-46页 |
一、主动申请国家安全法律审查 | 第43-44页 |
二、接受法律审查部门的并购准许并购的条件 | 第44-45页 |
三、避免进入“全面审查”程序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确立市场法律主体资格 | 第46-51页 |
一、避免公司行为被视为国家行为 | 第46-48页 |
二、进行资产剥离和敏感技术的分离 | 第48-50页 |
三、提高公司国际化水平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争取目标公司的支持与配合 | 第51-53页 |
一、争取目标公司的并购同意 | 第52-53页 |
二、进行资产剥离和敏感技术分离 | 第53页 |
第四节 谨防诱发美国 M&A 国审查风险 | 第53-56页 |
一、加强对国会的游说工作 | 第53-54页 |
二、消除东道国公众后顾之忧 | 第54页 |
三、积极寻找第三者进行联合并购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