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重要性 | 第8-11页 |
·输送机故障的危害性 | 第9-10页 |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第10-11页 |
·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的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页 |
·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的国内发展状况 | 第11页 |
·目前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有 | 第11-12页 |
·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诊断装置系统化 | 第12页 |
·智能化专家系统 | 第12页 |
·机电液一体化的故障诊断技术 | 第12页 |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 第12-13页 |
·长距离故障诊断技术 | 第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讨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典型故障的分析及实时监控 | 第16-38页 |
·输送带纵向撕裂 | 第16-18页 |
·输送带严重撕裂落料监测 | 第17页 |
·输送带撕裂趋势监测 | 第17-18页 |
·输送带撕裂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 第18页 |
·输送带撕裂信号的识别及变换 | 第18页 |
·输送带打滑 | 第18-22页 |
·启动过程打滑 | 第19-20页 |
·正常运行过程打滑 | 第20页 |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 第20-22页 |
·输送带跑偏 | 第22-26页 |
·跑偏原理 | 第22-23页 |
·利用跑偏开关监测跑偏 | 第23-25页 |
·输送带内部埋嵌导体的监控方法 | 第25-26页 |
·断带 | 第26-31页 |
·断带发生的机理 | 第26页 |
·常用的断带监测法 | 第26-31页 |
·堆料 | 第31-33页 |
·托辊卡死 | 第33页 |
·带式输送机的撒料 | 第33-34页 |
·紧急闭锁开关 | 第34-37页 |
·语言通讯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第38-46页 |
·监控系统概述 | 第38页 |
·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系统安全理论 | 第38-41页 |
·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及简介 | 第38-41页 |
·在长距离大运量输送机上引入安全系统工程 | 第41页 |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41-44页 |
·监控室内部分 | 第41-44页 |
·室外部分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 | 第46-54页 |
·故障诊断的类型 | 第46-47页 |
·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 | 第46页 |
·定期诊断和连续诊断 | 第46页 |
·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 | 第46页 |
·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 | 第46页 |
·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 | 第46-47页 |
·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 | 第47页 |
·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概述 | 第47-49页 |
·输送机故障诊断信息融合的总体规划 | 第47-48页 |
·输送机故障诊断信息融合结构框架的建立 | 第48-49页 |
·信息融合系统 | 第49-53页 |
·数据级融合 | 第49页 |
·特征级融合 | 第49-50页 |
·决策级D-S 证据理论融合 | 第50-52页 |
·利用D-S 证据理论描述故障诊断过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系及故障诊断统的实现 | 第54-68页 |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系及故障诊断统的实现基础 | 第54-58页 |
·LabVIEW7.1 软件简介 | 第54-55页 |
·数据采集(DAQ) | 第55-57页 |
·CAN 总线 | 第57-58页 |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功能实现 | 第58-67页 |
·系统结构分析 | 第58页 |
·系统性能要求 | 第58-59页 |
·软件流程图 | 第59页 |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9-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研究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