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法律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福建省群体性事件现状调查第14-20页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第14-16页
  一、数量及规模日趋增大第14页
  二、形态多样,有日趋激烈的趋势第14-15页
  三、参加主体多元化,发生原因复杂第15页
  四、组织性越来越强第15-16页
  五、参加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的能力有所增强第16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类型第16-20页
  一、纯属私权领域的群体性事件第16-17页
  二、产生于私权领域,但逐步演化、发展为公权领域的群体性事件第17页
  三、属于公权领域的群体性事件第17-20页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定位第20-30页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20-21页
  一、词义辨析第20页
  二、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第20-21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第21-30页
  一、对群体性事件法律性质上的认识误区第21-23页
  二、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第23-30页
第三章 预防、调控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法律问题第30-51页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预防中的法律问题第30-32页
  一、防范措施选择中的政策与法律冲突第30页
  二、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清第30-31页
  三、群体性事件组织者募集的活动经费的处理第31页
  四、参与者人身自由的限制第31-32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调处阶段的法律问题第32-43页
  一、因城市房屋拆迁所致群体性事件的调处第32-38页
  二、因征用农民土地所致群体性事件的调处第38-39页
  三、因群体性环境污染损害所致群体性事件的调处第39-41页
  四、调处群体性事件中律师的介入第41-43页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行动中的法律问题第43-46页
  一、审批权第43页
  二、处置的主体资格不明第43-44页
  三、执法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离第44-45页
  四、临场处置第45-46页
  五、执法配备第46页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处置后的法律问题第46-51页
  一、正确对待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警察行为问题第46-47页
  二、执法后果的承担第47页
  三、在划分群体性事件中个体行为与整体行为、合法与非法的有关法律规 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各地处置工作的执法尺度不同第47-49页
  四、取证第49-51页
第四章 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第51-75页
 第一节 事前防范的法律对策第51-54页
  一、借鉴公安大接访,完善信访制度第51页
  二、消除“恶法”,加强普法教育第51-52页
  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处置预案第52-53页
  四、依法办案,控制重点人员第53-54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调处阶段的法律对策第54-65页
  一、拆迁补偿的法律解决第54-58页
  二、征地制度及补偿的法律解决第58-63页
  三、集体性环境污染的法律解决第63-64页
  四、律师介入的法律解困第64-65页
 第三节 处置行动中有关问题的法律对策第65-75页
  一、政策与法律困境的解读第65-66页
  二、谨慎对待“罢工、罢市、罢课”等行为第66-67页
  三、执法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离的解决第67页
  四、增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第67-69页
  五、证据收集的合法化对策第69-71页
  六、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项立法建议第71-75页
结束语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
下一篇:论体验未发在宋明理学从理学到心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兼论未发已发两个层面的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