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性质与测定论文

东乌旗煤及不同化学组分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第12-16页
     ·物理方法第12-13页
     ·化学方法第13-15页
     ·物理化学方法第15-16页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6-1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第19-25页
   ·地理位置第19-20页
   ·研究区地质特征第20-25页
     ·研究区地层第20页
     ·研究区地质构造第20-21页
     ·研究区水文地质第21-22页
     ·研究区煤层第22-25页
第三章 实验和测试方法第25-31页
   ·实验方法第25页
     ·抽提腐殖酸处理第25页
     ·抽提沥青质处理第25页
   ·测试方法第25-31页
     ·工业和元素分析第25-2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26-27页
     ·热重-质谱联用第27-31页
第四章 不同化学组分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第31-51页
   ·不同化学组分的傅里叶红外分析第33-35页
     ·抽提腐殖酸过程对煤结构的影响第33-34页
     ·抽提沥青质过程对煤结构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化学组分红外光谱的分峰拟合对比第35-47页
     ·芳香烃第35-38页
     ·含氧官能团第38-42页
     ·脂氢第42-45页
     ·羟基第45-47页
   ·不同化学组分的红外结构参数第47-49页
     ·芳碳率第47-48页
     ·其他结构参数第48-49页
   ·结论第49-51页
第五章 煤的热重实验分析第51-61页
   ·热重分析第51-55页
     ·热失重分析第51-53页
     ·煤的热动力学分析第53-55页
   ·原煤、腐殖酸和腐殖酸残煤的热解特征第55-57页
   ·原煤、沥青质和沥青质残煤的热解特征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不同化学组分热解气体析出的相互作用第61-77页
   ·原煤析出气体的相互作用第61-64页
   ·腐殖酸析出气体的相互作用第64-66页
   ·腐殖酸残煤析出气体的相互作用第66-69页
   ·沥青质析出气体的相互作用第69-71页
   ·沥青质残煤析出气体的相互作用第71-74页
   ·小结第74-77页
第七章 热解气体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77-93页
   ·非烃气体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77-84页
     ·H_2O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77-81页
     ·CO_2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81-84页
   ·烃类气体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84-91页
     ·C_3H_7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84-88页
     ·C_6H_6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88-91页
   ·结论第91-9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结论第93-96页
     ·煤样的结构特征第93页
     ·煤样的热解特征第93-94页
     ·热解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94-95页
     ·各气体的生成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95-96页
   ·论文的不足第96页
   ·前景与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液化油中芳烃/环烷烃分离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UG的大型注塑模CAD与型腔刚度设计准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