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一、导论 | 第7-11页 |
(一) 论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研究理路 | 第9-10页 |
(四)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10-11页 |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社会生态 | 第11-17页 |
(一) 自然生态 | 第11-12页 |
(二) 社会结构 | 第12-13页 |
(三) 国家结构和政府体制 | 第13-14页 |
1. 国家结构 | 第13-14页 |
2. 政府体制 | 第14页 |
(四) 政治文化 | 第14-17页 |
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宏观审视 | 第17-33页 |
(一) 执政权力的获取 | 第17-21页 |
1. 政党制度 | 第17-18页 |
2. 选举制度和竞选运动 | 第18-20页 |
3. 执政党与政府组成 | 第20-21页 |
4. 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的进一步掌控 | 第21页 |
(二) 执政权力的运作 | 第21-29页 |
1. 执政机制 | 第21-25页 |
2. 决策体系与决策模式 | 第25-26页 |
3. 政策制定 | 第26-27页 |
4. 政策执行 | 第27-29页 |
(三) 执政权力的制约 | 第29-33页 |
1. 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自身的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2. 宪法和法律对执政权力的规制 | 第30页 |
3. 权力体制对执政权力的约束 | 第30-31页 |
4. 反对党的作用、利益集团的崛起及对执政权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5. 大众及新闻媒介的监督 | 第32-33页 |
四、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特点以及总体评价 | 第33-43页 |
(一) 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特点 | 第33-39页 |
1. 现代型“威权政治” | 第33-35页 |
2. “好政府”和“强政府” | 第35-37页 |
3. “精英治国” | 第37-39页 |
(二) 关于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总体评价 | 第39-43页 |
1. 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的独特性和适用性 | 第39-41页 |
2. 现代“东方式”执政方式内在规律性的体现 | 第41-43页 |
五、启示与思考 | 第43-48页 |
(一) 执政党、执政权威与民主执政 | 第43-44页 |
(二) 执政党、执政合法性与科学执政 | 第44-45页 |
(三) 执政党、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 | 第45-46页 |
(四) 执政党、政府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余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