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总体思路 | 第17-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高等教育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教育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页 |
·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 | 第21-24页 |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24-26页 |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27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27-28页 |
·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 第28-29页 |
·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 第32-41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 第32-35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2-33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33-35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 第37-40页 |
·教育发展的持续性 | 第37-38页 |
·教育视野的超前性 | 第38页 |
·教育生态的平衡性 | 第38-39页 |
·教育运行的协调性 | 第39-40页 |
·教育功能的整体性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 | 第41-63页 |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 第41-43页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过程 | 第41-42页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43-51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质量问题 | 第44-46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经费及收费问题 | 第46-48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区域发展平衡问题 | 第48-49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 第49-50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教育结构问题 | 第50-51页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毕业生就业问题 | 第51页 |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51-62页 |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52-58页 |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消极作用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63-71页 |
·树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 第63-65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 第63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规模观 | 第63-64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质量观 | 第64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结构观 | 第64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效益观 | 第64-65页 |
·探索高等教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 第65-66页 |
·在微观层面,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模式 | 第65页 |
·在中观层面,形成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模式 | 第65页 |
·在宏观层面,以重心下移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学校主体、国家主导、市场调节的教育体制 | 第65-66页 |
·构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66-68页 |
·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 第66页 |
·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 第66-67页 |
·适应社会需要,实现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 | 第67-68页 |
·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 第68页 |
·完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监督机制 | 第68-69页 |
·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 第68页 |
·改革评估体制 | 第68-69页 |
·建立经常性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布制度 | 第69页 |
·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创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 | 第69-70页 |
·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 | 第69页 |
·人文生态环境的优化 | 第69-70页 |
·社区生态环境的优化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