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安全多方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 ·设计安全多方计算协议的要求 | 第9-10页 |
| ·安全多方计算与密码学的关系 | 第10-11页 |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 第10页 |
| ·密码学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密码协议的作用 | 第11页 |
| ·安全多方计算在密码学中的地位 | 第11页 |
| ·安全多方计算的组成模型 | 第11-13页 |
| ·协议的参与者 | 第11-12页 |
| ·协议的攻击者 | 第12-13页 |
| ·网络条件 | 第13页 |
| ·通讯信道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现阶段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非同步网络中的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17-23页 |
| ·非同步网络的特点 | 第17页 |
| ·现阶段的研究进展隋况 | 第17-18页 |
| ·适合于非同步网络条件下的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18-21页 |
| ·协议的组成模型 | 第18页 |
| ·相关密码学知识 | 第18-19页 |
| ·协议的执行过程 | 第19-20页 |
| ·协议的性能分析 | 第20-21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多协议并发组合模型 | 第23-31页 |
| ·多协议并发组合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情况 | 第23-24页 |
| ·适合于单协议执行模型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 | 第24-26页 |
| ·不可否认协议的基本概念 | 第24页 |
| ·适合于单协议执行模型的不可否认协议 | 第24-26页 |
| ·适合于多协议自我混合(self-composition)模型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 | 第26-30页 |
|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 第26-27页 |
| ·不需要Hash函数和消息冗余函数的可转换认证加密方案 | 第27-29页 |
| ·适合于多协议自我混合模型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安全多方计算协议的构造 | 第31-41页 |
| ·利用不经意传输协议构造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31-35页 |
| ·不经意传输协议的概念和研究情况 | 第31-32页 |
| ·带有接入控制的不经意传输协议 | 第32-34页 |
| ·利用不经意传输协议构造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34-35页 |
| ·利用秘密共享方案构造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35-40页 |
| ·秘密共享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情况 | 第35-37页 |
| ·门限多重秘密共享方案 | 第37-39页 |
| ·利用秘密共享方案构造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安全多方计算的典型应用研究 | 第41-51页 |
| ·电子投票 | 第41-44页 |
| ·电子投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情况 | 第41-42页 |
| ·一个新的电子投票方案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无收据的密封式电子拍卖协议 | 第44-49页 |
| ·电子拍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情况 | 第44-46页 |
| ·多拍卖物的无收据式电子拍卖协议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论文的总结 | 第51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