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一对于我国住区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发现 | 第10-14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4页 |
|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定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 ·国内外相关设计以人为本理论研究发展状况及成功案例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相关设计以人为本理论研究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境外理论的研究发展状况及成功案例 | 第17-18页 |
| ·研究运用的方法与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对“设计以人为本”的展开讨论 | 第20-40页 |
| ·“以人为本”的演变与发展 | 第20页 |
| ·“设计以人为本”中“人”的理解 | 第20-24页 |
| ·“设计以人为本”中“本”的理解 | 第24-25页 |
| ·“设计以人为本”中“设计”的理解 | 第25-38页 |
| ·设计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 第25-27页 |
| ·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 | 第27-29页 |
| ·设计的基本属性 | 第29-31页 |
| ·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 第31-32页 |
| ·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32页 |
| ·设计的互动 | 第32-34页 |
| ·设计目标的锁定 | 第34-35页 |
| ·关于设计美学的几点问题 | 第35-38页 |
| ·本章结论 | 第38-40页 |
| 第3章 人对住区绿地景观的需求 | 第40-46页 |
| ·安全的需求 | 第40-41页 |
| ·方便舒适的需求 | 第41-44页 |
| ·方便的需求 | 第41-42页 |
| ·舒适的需求 | 第42-44页 |
| ·交往的需求 | 第44页 |
| ·审美的需求 | 第44页 |
| ·回归自然的需求 | 第44页 |
| ·本章结论 | 第44-46页 |
| 第4章 低收入群族对景观的需求 | 第46-54页 |
| ·低收入住区的景观受众人员结构 | 第46页 |
| ·低收入住区绿地景观要素现状 | 第46-50页 |
| ·低收入住区居民对景观的需求 | 第50-53页 |
| ·不求奢华,但求实用 | 第50-51页 |
| ·实用与整洁美观的完美结合 | 第51页 |
| ·经济实用的特征与安全、方便、舒适性的有机结合 | 第51-52页 |
| ·多样化的景观功能性 | 第52页 |
| ·生态性与无障碍性的有机结合 | 第52-53页 |
| ·本章结论 | 第53-54页 |
| 第5章 使低收入住区环境景观充满人性关怀的对策 | 第54-67页 |
| ·依靠政府政策机制来优化低收入住区的环境景观品质 | 第54-56页 |
| ·全面提升住区环境品质 | 第56页 |
| ·以低收入住区人群的需求为前提,结合景观现状进行景观设计 | 第56-66页 |
|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空间 | 第56-57页 |
| ·利用植物等景观元素来软化中低收入住区住宅固有的弊端 | 第57-58页 |
| ·节约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成本,创造功能性强和多样化的景观 | 第58页 |
| ·设置舒适性与生态性完美结合的景观空间 | 第58-59页 |
| ·规范住区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置措施 | 第59-60页 |
| ·加强住区环境景观的管理 | 第60页 |
| ·特别关注低收入住区的弱势人群对环境景观空间的需求 | 第60-66页 |
| ·本章结论 | 第66-67页 |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67-78页 |
| ·武汉保利浅水湾小区景观设计 | 第67-78页 |
| ·景观规划总则 | 第67页 |
| ·环境评估 | 第67页 |
| ·业主的景观需求 | 第67-68页 |
| ·景观设计定位 | 第68-78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6页 |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