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一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抗盐机理 | 第12-14页 |
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12-13页 |
·渗透胁迫 | 第12页 |
·离子毒害 | 第12-13页 |
·氧化胁迫 | 第13页 |
2 植物的抗盐机理 | 第13-14页 |
·忍受盐害 | 第13页 |
·逃避盐害 | 第13-14页 |
二 miRNA 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 miRNA 的发现 | 第14页 |
2 miRNA 的产生过程 | 第14-15页 |
3 miRNA 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4 miRNA 的鉴定 | 第16-17页 |
5 植物中miRNA 靶基因的鉴定 | 第17-18页 |
三 拟南芥中miRNA 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 miR164 家族成员及作用 | 第18页 |
2 miR164 与CUC2 的相互作用研究及进展 | 第18-21页 |
·miR164a 突变体的表型 | 第19页 |
·MIR164A 靶基因的确定 | 第19-20页 |
·MIR164A 与其靶基因CUC2 的表达定位 | 第20-21页 |
3 叶边缺刻的形成与排水器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叶边缘锯齿型缺刻的发育过程 | 第21页 |
·排水器的发育及结构 | 第21-22页 |
·拟南芥水孔分泌过程的研究 | 第22-23页 |
四 IPS1 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1 IPS1 的发现过程 | 第23页 |
2 IPS1 的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五 盐芥作为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论文 | 第26-50页 |
一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6页 |
·酶,试剂和培养基 | 第26-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所用软件 | 第28页 |
·引物序列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8页 |
·盐芥中miR164 的靶基因ThCUC2 的克隆 | 第29-33页 |
·盐芥中ThCUC2 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33-34页 |
·miR164 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盐芥miR164 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花浸染法转化盐芥及转化株系的筛选 | 第37-38页 |
二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1 ThCUC2 基因cDNA 的克隆 | 第38-40页 |
·ThCUC2 3′端序列的克隆 | 第38-39页 |
·ThCUC2 5′端序列的克隆 | 第39页 |
·盐芥中CUC2 同源基因序列全长分析 | 第39-40页 |
2 盐芥中ThCUC2 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3 盐芥miR164 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4页 |
·miR164 基因的克隆 | 第41页 |
·miR164 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3301H-miR164 的酶切验证 | 第41-42页 |
·miR164 过量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及其菌落PCR 的验证 | 第42-43页 |
·miR164 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的筛选及其PCR 验证 | 第43-44页 |
4 miR164 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44-48页 |
·IPS1 序列的获得 | 第44-45页 |
·miR164 沉默载体pCAMBIA-3301H-IPS1′的酶切验证 | 第45页 |
·miR164 沉默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及其菌落PCR 的验证 | 第45-46页 |
·miR164 沉默载体转基因株系的筛选及PCR 鉴定 | 第46-48页 |
三 讨论 | 第48-49页 |
四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