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公证制度论文

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研究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公证的起源及公证权的性质第8-15页
 一、公证的起源第8-10页
  (一) 公证在西方的起源第8-9页
  (二) 公证在我国古代的萌芽第9-10页
 二、公证权的性质第10-15页
  (一) 公证权的概念第10页
  (二) 公证权在历史中的考察第10-11页
  (三) 对我国公证权的法理分析第11-15页
第二章 现代主要国家(地区)公证机构性质第15-23页
 一、国家公职人员性质公证机构(人)第15-17页
  (一) 法国公证机构(人)第15-17页
  (二) 日本公证机构(人)第17页
 二、自由职业性质公证机构(人)第17-19页
  (一) 美国公证机构(人)第18页
  (二) 英国公证机构(人)第18-19页
 三、多元化性质公证机构(人)第19-23页
  (一) 德国公证机构(人)第19-21页
  (二) 我国台湾地区公证机构(人)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演进第23-31页
 一、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发展变迁第23-26页
  (一) 人民法院职能期第23-24页
  (二) 统一国家行政机关期第24-25页
  (三) 行政、事业、合作(合伙)三分天下并存期第25-26页
 二、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多元化模式第26-31页
  (一) 行政机关性质第26-27页
  (二) 事业法人性质第27-29页
  (三) 合作(合伙)制性质第29-31页
第四章 我国公证机构性质多元化模式形成的原因第31-42页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公证机构性质的物质基础第31-33页
  (一) 从历史起源上看,公证制度产生于商品经济第31-32页
  (二)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影响公证机构性质的根源第32页
  (三) 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公证机构性质的现实因素第32-33页
 二、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多元化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第33-36页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决定公证机构的性质第33-35页
  (二) 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着公证机构的性质第35-36页
 三、对公证职能的预期不明是多元化性质形成的直接原因第36-42页
  (一) 从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比较看公证职能及法律定位第36-38页
  (二)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我国的公证职能第38-40页
  (三) 弱势公证职能与强势公证组织的体制矛盾最终造成公证机构多元化组织形式第40-42页
第五章 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有关争议和思考第42-56页
 一、机构本位和公证人本位第42-46页
  (一) 机构本位和公证人本位的特点第42-43页
  (二) 机构本位和公证人本位的争议第43-44页
  (三) 从《公证法》看我国实行的公证机构本位制第44-46页
 二、多元化和一元化第46-56页
  (一) 多元化和一元化的观点第46-49页
  (二) 性质多元化的弊端第49-52页
  (三) 《公证法》对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定位第52-53页
  (四) 对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思考第53-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详细摘要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AGC功率调配和机组优化组合研究
下一篇: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