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注射用双参粉针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前言第16-27页
 处方来源第16-17页
 选题目的与依据第17页
 研究概况第17-25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5-27页
第一章 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7-41页
 1.仪器和材料第27-28页
   ·仪器第27-28页
   ·药品与试剂第28页
 2.方法与结果第28-39页
   ·丹参总酚酸的鉴别及分析方法第28-34页
     ·丹参总酚酸的TLC法鉴别第28-29页
     ·丹参提取物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第29-34页
   ·西洋参二醇组皂苷的鉴别及分析方法第34-39页
     ·西洋参二醇组皂苷的TLC鉴别第34-35页
     ·西洋参二醇组皂苷的含量测定第35-39页
 3.讨论第39页
 4.小结第39-41页
第二章 精制中间体的制备工艺研究第41-58页
 1.仪器和材料第41-42页
   ·仪器第41页
   ·药品与试剂第41-42页
 2.方法与结果第42-55页
   ·注射用丹参总酚酸的制备工艺研究第42-53页
     ·超临界萃取工艺的考察第42-44页
     ·不同水提醇沉工艺的考察第44-49页
     ·不同分离纯化工艺的考察第49-53页
   ·注射用西洋参二醇组皂苷的制备工艺研究第53-55页
     ·西洋参二醇组皂苷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第53-54页
     ·中试放大第54-55页
 3.讨论第55-57页
 4.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注射用双参粉针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第58-72页
 1.仪器和材料第58-59页
   ·仪器第58-59页
   ·药品与试剂第59页
 2.方法与结果第59-69页
   ·注射用双参粉针的制备第59-64页
     ·处方筛选第59-61页
     ·冷冻干燥工艺优化第61-63页
     ·注射用双参粉针的配伍相溶性试验第63-64页
   ·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第64-69页
     ·鉴别第64页
     ·检查第64-67页
     ·含量测定第67页
     ·稳定性考察第67-69页
 3.讨论第69-70页
 4.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注射用双参粉针中丹参药材及其中间体和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第72-81页
 1.仪器和材料第72-73页
   ·仪器第72页
   ·药品与试剂第72-73页
 2.方法与结果第73-79页
   ·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第73-75页
     ·检测方法的考察第73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第73-74页
     ·方法学考察第74-75页
     ·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第75页
   ·丹参总酚酸中间体指纹图谱研究第75-77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第75-76页
     ·方法学考察第76-77页
     ·丹参总酚酸中间体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第77页
   ·注射用双参粉针制剂指纹图谱研究第77-79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第77-78页
     ·方法学考察第78-79页
     ·注射用双参粉针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第79页
 3.讨论第79-80页
 4.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注射用双参粉针血浆蛋白结合率机药动学研究第81-106页
 第一节 注射用双参粉针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体外研究第81-91页
  1.仪器和材料第82页
   ·仪器第82页
   ·药品与试剂第82页
   ·血浆样品第82页
  2.方法与结果第82-88页
   ·体外研究的方法学建立第82-86页
     ·色谱条件第82-83页
     ·对照品及内标溶液配制第83页
     ·标准曲线、线形范围及方法学的考察第83页
     ·方法回收率的考察第83-86页
   ·丹参总酚酸中间体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第86-88页
   ·注射用双参粉针中丹参总酚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第88页
  3.讨论第88-90页
  4.本节小结第90-91页
 第二节 注射用双参粉针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91-105页
  1.仪器和材料第91-92页
   ·仪器第91页
   ·药品与试剂第91-92页
   ·试验动物第92页
  2.方法与结果第92-104页
   ·色谱条件第92页
   ·对照品及内标溶液配制第92-93页
   ·血浆样品处理与测定第93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93-94页
   ·标准曲线、线形范围及方法学的考察第94-97页
   ·丹参总酚酸中间体的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97-99页
   ·双参粉针中丹参总酚酸的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99页
   ·药动学参数计算第99-104页
  3.讨论第104-105页
  4.本节小结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全文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TA1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后及ER关系
下一篇: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所罗门之歌》与《紫色》中的非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