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第Ⅴ族元素有机化合物论文--磷有机化合物论文

高纯度烷基磷酸单酯的合成及脱墨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前言第11-24页
   ·废纸回收和废纸脱墨第11-16页
     ·造纸工业面临的问题第11页
     ·废纸回收与循环经济第11-12页
     ·废纸脱墨化学品及其发展趋势第12-16页
   ·烷基磷酸酯第16-17页
   ·烷基磷酸酯的合成第17-22页
     ·五氧化二磷法第17-18页
     ·磷酸法第18-19页
     ·聚磷酸法第19页
     ·焦磷酸法第19-20页
     ·三氯化磷法第20页
     ·三氯氧磷法第20-21页
     ·硅烷聚磷酸酯法第21页
     ·白磷催化氧化法第21-22页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烷基磷酸单酯脱墨剂的合成与动力学研究第24-62页
   ·引言第24页
   ·实验部分第24-33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4-25页
     ·五氧化二磷法第25-27页
       ·合成原理第25-27页
       ·合成方法第27页
     ·高聚合度环状聚磷酸法第27-31页
       ·合成原理第27-31页
       ·合成方法第31页
     ·烷基磷酸单酯和双酯的表征第31-33页
       ·含量分析第31-33页
       ·结构表征第3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60页
     ·五氧化二磷法反应规律的研究第33-38页
       ·筛选五氧化二磷法较适宜的反应条件第33-35页
       ·酯化反应温度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第35-36页
       ·原料比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第36-37页
       ·酯化反应时间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第37-38页
       ·五氧化二磷投料方式的影响第38页
       ·五氧化二磷法最佳条件的确定第38页
     ·五氧化二磷法合成烷基磷酸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第38-52页
       ·五氧化二磷法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38-45页
    (1) 反应机理分析第38-39页
    (2) 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39-45页
     1) 反应模型的选择第39-40页
     2) 控制步骤的选择第40-43页
     3) 宏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43-45页
     4)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验证方法第45页
       ·反应级数确定第45-47页
       ·速率常数的确定第47-52页
     ·五氧化二磷法制备烷基磷酸单酯工艺条件的改进第52-55页
       ·水解条件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第52-53页
       ·反应加水量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第53-55页
       ·游离磷酸的萃取和萃取剂的分离第55页
       ·五氧化二磷法工艺条件的改进第55页
     ·高聚合度环状聚磷酸法合成烷基磷酸单酯第55-59页
       ·实验设计和结果第56-57页
       ·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第57页
       ·最优条件分析第57-58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58-59页
       ·高聚合度环状聚磷酸法的最优条件确定第59页
     ·产品的结构表征第59-60页
       ·产品的IR表征第59-60页
       ·产品的质谱表征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3 烷基磷酸酯的界面化学特性第62-70页
   ·烷基磷酸酯界面化学特性研究的意义第62页
   ·实验部分第62-66页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62-63页
     ·实验方法第63-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69页
     ·表面张力第66-67页
     ·渗透性第67页
     ·润湿性第67页
     ·水数第67-68页
     ·浊点第68页
     ·泡沫性能第68-69页
     ·毒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4 烷基磷酸单酯脱墨应用第70-83页
   ·实验部分第70-73页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70-71页
     ·实验和检测方法第71-73页
       ·实验方法第71-72页
       ·脱墨性能的检测第72-73页
       ·手抄片物理性能的测定第73页
       ·纸浆纤维的微观形态分析第73页
   ·结果和讨论第73-82页
     ·自制脱墨剂的理化指标第73页
     ·脱墨规律的研究第73-80页
       ·碎浆时间第73-74页
       ·浸渍时间第74-75页
       ·EDTA用量第75页
       ·过氧化氢用量第75-76页
       ·氢氧化钠用量第76页
       ·硅酸钠用量第76-77页
       ·脱墨剂用量第77-78页
       ·脱墨温度第78-79页
       ·脱墨时间第79页
       ·烷基磷酸单酯脱墨剂最佳脱墨工艺条件的确定第79页
       ·二段漂白对脱墨效果的影响第79-80页
     ·脱墨浆显微镜分析和物理性能的确定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结论第83-85页
6 本文创新点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附录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7β-雌二醇对缺氧损伤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下一篇:中美大学生演讲语篇主位结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