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微观实验与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 ·微观模拟模型 | 第12-16页 |
| ·网络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逾渗理论 | 第18-19页 |
| ·油水两相流/非牛顿流体网络模拟 | 第19-21页 |
| ·网络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第2章 CT及相关室内实验 | 第24-37页 |
| ·实验设计 | 第24-26页 |
| ·常规物性实验 | 第26-30页 |
| ·渗透率的测定 | 第26-28页 |
| ·孔隙度的测定 | 第28页 |
| ·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力曲线 | 第28-30页 |
| ·CT微观驱替实验 | 第30-37页 |
| ·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 第3章 二维CT扫描图像的处理 | 第37-53页 |
| ·图像的预处理 | 第38-39页 |
| ·亮度调整 | 第38页 |
| ·对比度调整 | 第38页 |
| ·锐化处理 | 第38-39页 |
| ·图像的插值 | 第39-41页 |
| ·图像的分割 | 第41-51页 |
| ·指示克里金方法 | 第41-44页 |
| ·分割后的修正 | 第44-46页 |
| ·剩余油的分割 | 第46-51页 |
| ·宏观参数的计算 | 第51-53页 |
| ·孔隙度的计算 | 第51-52页 |
| ·含油饱和度的计算 | 第52-53页 |
| 第4章 CT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 | 第53-63页 |
| ·基本原理 | 第53-56页 |
| ·面绘制方法 | 第54-55页 |
| ·体素模型 | 第55-56页 |
| ·等值面的定义 | 第56页 |
| ·移动立方体算法 | 第56-59页 |
| ·体素中等值面剖分方式的确定 | 第57-58页 |
| ·求等值面与体素边界的交点 | 第58-59页 |
| ·三维重建结果 | 第59-61页 |
| ·孔隙空间的三维重建 | 第59-61页 |
| ·各CT扫描阶段油水分布的三维重建 | 第61页 |
| ·根据三维重建结果研究驱替过程中的油水分布 | 第61-63页 |
| ·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 ·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 第5章 微观模型的非均质性和宏观特性的界定 | 第63-69页 |
| ·二维微观模拟模型非均质性和宏观特性的界定 | 第63-66页 |
| ·二维模拟模型非均质性的界定 | 第63-66页 |
| ·二维模拟模型宏观特性的界定 | 第66页 |
| ·三维微观模拟模型非均质性和宏观特性的界定 | 第66-69页 |
| 第6章 三维网络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69-101页 |
| ·孔喉结构的建立 | 第69-73页 |
| ·中轴 | 第69页 |
| ·细化算法 | 第69-71页 |
| ·细化结果 | 第71-73页 |
| ·喉道信息的提取 | 第73-91页 |
| ·节点和路径 | 第73-77页 |
| ·喉道 | 第77-79页 |
| ·喉道信息的修正 | 第79-82页 |
| ·喉道信息提取结果 | 第82-91页 |
| ·孔隙信息的提取 | 第91-98页 |
| ·形状因子的确定 | 第91-92页 |
| ·孔隙半径的确定 | 第92页 |
| ·孔隙信息提取结果 | 第92-98页 |
| ·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98-101页 |
| 第7章 水驱/聚合物驱网络模拟 | 第101-124页 |
| ·网络模拟基本原理 | 第101-116页 |
| ·油水两相网络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101-113页 |
| ·非牛顿流体网络模拟 | 第113-116页 |
|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拟合 | 第116-118页 |
| ·毛管力曲线的拟合 | 第118-119页 |
| ·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119-124页 |
| ·剩余油微观分布形态 | 第119-122页 |
|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 第122-124页 |
| 第8章 水驱/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成因研究 | 第124-137页 |
| ·剩余油微观成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4-130页 |
| ·孔隙半径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 ·形状因子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 ·孔喉比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 ·配位数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剩余油微观分布预测 | 第130-13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第130-133页 |
|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微观剩余油预测 | 第133-13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第135-137页 |
| 第9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37-139页 |
| ·获取的结论 | 第137-138页 |
| ·研究建议 | 第138-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 附录 | 第149-170页 |
| 致谢 | 第170-17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