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墨子兼爱思想形成的依据 | 第9-14页 |
(一) 兼爱思想的经济基础 | 第9-11页 |
(二) 兼爱思想的政治基础 | 第11-12页 |
(三) 兼爱思想的文化基础 | 第12-14页 |
二、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 | 第14-25页 |
(一) 兼爱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4-17页 |
(二) 兼爱思想的方法 | 第17-21页 |
(三) 兼爱思想的特点 | 第21-25页 |
三、兼爱思想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 第25-40页 |
(一) 和谐社会的涵义 | 第26-28页 |
(二) 兼爱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 | 第28页 |
(三) 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28-40页 |
1、有助于协调现代社会人际关系 | 第28-31页 |
2、有助于调节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1-32页 |
3、有助于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进一步弘扬 | 第32-34页 |
4、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德体系建设的推进与充实 | 第34-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