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 ·发光现象及发光的分类 | 第8-9页 |
| ·发光现象 | 第8页 |
| ·发光的分类 | 第8-9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10页 |
| ·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10-11页 |
| ·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11页 |
|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11-12页 |
| ·常见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 第12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2-14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14页 |
| ·燃烧合成法 | 第14-15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 ·共沉淀法 | 第15-16页 |
| ·微波法 | 第16页 |
| ·光致发光的的主要特性及规律 | 第16-18页 |
| ·吸收光谱 | 第16页 |
| ·激发光谱 | 第16-17页 |
| ·发射光谱 | 第17页 |
| ·能量传输 | 第17-18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机理 | 第18-22页 |
| ·空穴转移模型 | 第18-19页 |
| ·位型坐标模型 | 第19-22页 |
| ·研究背景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原料及其作用 | 第23-24页 |
| ·原料的选取 | 第23页 |
| ·各种原料的作用 | 第23-24页 |
|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 ·合成实验用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理化测试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 ·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 ·XRD分析 | 第25页 |
| ·余辉时间 | 第25-26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铝酸锶铕镝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27-52页 |
| ·合成温度的研究 | 第27-34页 |
| ·SrAl_2O_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固相反应机理 | 第27-30页 |
| ·合成温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硼含量对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铝的引入方式对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铝锶比对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基质组成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4-45页 |
| ·铝锶比对合成物相的影响 | 第35-37页 |
| ·铝锶比对材料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7-39页 |
| ·铝锶比对样品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关于SA18样品460nm蓝色发射光的讨论 | 第40-42页 |
| ·硼酸对基质形成与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 ·稀土离子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5-52页 |
| ·Eu~(2+)的光谱特性 | 第45-47页 |
| ·稀土离子在SrAl_2O_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格位研究 | 第47-49页 |
| ·Eu~(2+)离子浓度对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 ·Dy~(3+)离子浓度对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