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序言 | 第9-13页 |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一 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 (一) 家庭理论 | 第13-15页 |
| (二) 产权理论 | 第15-18页 |
| 二 明清徽州自然、社会环境 | 第18-22页 |
| 三 “家——宗”体系财产关系概述 | 第22-27页 |
| (一) 契约文书与产权的关系 | 第22-24页 |
| (二) 明清时期徽州家产和族产现状 | 第24-27页 |
| 四 分家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 | 第27-40页 |
| (一) 家产析分对家庭形态的影响 | 第27-31页 |
| (二) 财产利益对“小家庭——大宗族”的影响 | 第31-34页 |
| (三) 诸子均分对家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四) 女子的财产分割权形成一种私产 | 第37-39页 |
| 1、女儿的财产分割权 | 第37-38页 |
| 2、妻子的财产继承权 | 第38-39页 |
| (五) 财产继承制度对“家——宗”体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五 土地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 | 第40-53页 |
| (一) 家族内部的土地财产处理所反映的家庭关系 | 第40-44页 |
| (二) 宗族内部的财产处理关系对“家—宗”体系的影响 | 第44-53页 |
| 六 商品经济对“家——宗”体系的影响 | 第53-59页 |
| (一) “穷村乡”——私家产业的弱小 | 第53-55页 |
| (二) “富祠堂”——宗族产业的强大 | 第55-57页 |
| 1、精神上的联结纽带 | 第55-56页 |
| 2、物质上的坚强支柱 | 第56-57页 |
| (三) 族产不断私有的趋势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余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